|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1. Shibor在上涨100个基点之后还在上涨,这着实让人感到焦虑。有些大嘴巴经济学家公认无视经济学基本原理,认为“shibor上涨不会影响贷款利率水平”,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但却明明白白地知道:这样的胡说八道即不符合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同时也严重违背事实。我们看到的事实是,shibor大涨,拉高货币基金套利收益,而使得原本已经平衡市场再现失衡,而且开始“恶性再循环”——货币市场利率的暴涨,推高制度套利、监管套利的收益,促使货币基金规模快速膨胀,银行居民储蓄再度被大量吸出转化为同业存款,并从中套利;储蓄存款被吸出,银行流动性恶化,大量进入货币市场拆借拉高shibor;……。如此循环往复。
2. 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必然推高贷款价格和实体经济整体融资成本,这样的情况,余额宝出现之后我们已经屡见不鲜。我们的问题是: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中央要求?
3. 昨天最重要的一条新闻是: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在谈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同时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产业、区域、投资、消费、价格、土地、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力争取得更大成效。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要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为人民服务”。
4. 一共是7个“要”,每一个要都有深刻意义。我们今天只针对前两个“要”谈一下看法。第一个“要”是宏观经济政策,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有人看到货币政策不提“稳健中性”便认为出现差异,我不这样看。我认为,“稳健中性”属于稳健范畴。但如果真属于“稳健中性”的提法,那一定是最高决策者对“稳健中性”被执行为“紧缩”产生担忧。
5. 说实话,在国际经济风云变幻,国内经济忧患重重的情况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显得不合时宜,而更为恰当的做法应当是“稳健中性略偏宽松”。因为,中央政治局提出的第二个“要”——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力争取得更大成效——必须得到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
6. 这第二个“要”当中,“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直接关乎货币政策导向。可以说,没有“中性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无法“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没有“中性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无法“增强内生性发展动力”,而“稳健中性或略偏紧缩的货币政策”都不是“释放”而是“压制”国内需求潜力的政策,是“抑制”内生性发展动力的政策。
7. 我认为,第二个“要”的核心是股权资本和股权投资。没有股权投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未来的成长性无以支撑,也就不可能有“实体经济的提质增效”;没有股权资本收益的良好预期,中产阶层消费就不会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也无从谈起;没有股权投资,企业的财务安全就无以为继,高杠杆之下企业不可能出现足够的主动性投资动力,也不可能“增强内生性发展动力”;没有股权投资,产能“新的来不了,旧的也难去”,“去杠杆、降成本”更是无本之木。
8. 正因如此,我们强烈希望中央银行转变观念、转变做法,让货币政策更加符合国内经济的需求,而不是每天琢磨人民币如何国际化,如何让人民币升值。毫无疑问,中国的内需强健,才是人民币币值最大的依托,更是中国人民幸福的源泉。所以,央行必须对中国经济内需的强健负责。
2017-02-22 03: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