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近万陶渊明后裔“隐居”常德?
作者在采访陶心浩老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惹得许多地方的人争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后人倒是传承了他的部分基因,低调地繁衍了300万人遍布全球17个国家,就在常德市桃花源附近,就“隐居”了近万人!
2月15日,我在中华陶氏宗亲联谊总会第一副会长陶心浩家中,了解到了陶渊明后裔迁徙常德的来龙去脉。
现年70岁的陶心浩是鼎城区牛鼻滩镇新街居委会居民,10几年来一直忙于陶氏宗亲联宗事务,为此还在前年摔倒在奔走的路上,至今走路都不太灵便。但他面色红润,神清气爽,谈起陶氏一脉,如数家珍。
他向我展示了1937年续修的《陶氏族谱》,族谱显示,陶渊明生有五子,分别取名舒俨、宣俟、雍份、端佚、通佟。陶舒俨的后代璋公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与兄弟珙公一道,从江西吉水县拖船埠出发,同迁湖广,珙公落户今益阳市安化县,璋公落户于龙阳县(今常德市汉寿县)大围堤上林寺,璋公与夫人张氏生子四个,名国清、玉清、圣清、曰清。陶心浩即为璋公长子国清一系。
据陶心浩介绍,璋公迁至常德600多年来,子孙已繁衍到9800多人,以汉寿、鼎城两地居多,安乡、桃源、澧县、临澧等县均有分布。而在璋公迁至常德来之前或之后,陶渊明其他的后裔也有些支派迁徙到了湘西北一带。
陶渊明原希望把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华出众、“猛志逸四海”的超凡人才,但现实与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五个儿子都不爱读书。陶渊明恨铁不成钢,写下了《责子》一诗:“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知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此首诗中,竟称“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但阿舒的后代璋公、珙公却有移民开拓之志,从江西来到了湖南。
陶渊明期望子孙都像他那样舞文弄墨,其实是个错误,应该说,陶氏家族中出了他这样一代文豪算是一朵奇葩,因为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所以,陶渊明的后裔中也多出军事人才,如汉寿人陶方桂系原兰州军区副政委、中将,澧县人陶诚远系原国军中将。
没有陶渊明就没有《桃花源记》,今年,闭关修炼三年的桃花源将重新开园,如果邀请陶渊明后裔参加桃花源开园仪式,则应该是个不错的创意。
2017-02-19 17: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