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12月29日(星期四)篇】
近日,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转疯了中国人的朋友圈,同时也让校园欺凌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年,有关国内校园欺凌的案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学生被暴打、被侮辱、被扒衣的事件层出不穷,让人感受到来自孩童世界的深深恶意。
不过,校园欺凌并不属于中国的专利,放眼世界,可以说是,哪里有校园,哪里就有欺凌。甚至,有的国家,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因欺凌导致学生伤亡的惨剧。可以说,校园欺凌是一个全世界都无法回避的顽疾:在美国,50%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一年里欺负过别人,47%的学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被以非常令人难过的方式欺负、取笑或者嘲弄过;在德国,每5个学生当中就有一个曾经遭受过同学的殴打;在英国,儿童慈善团体接到的求助电话中有四分之一是关于校园欺凌的;在日本,超过8成的学生曾经欺凌过别人或者遭受过别人的欺凌。
由于日本社会的集团主义文化比较强烈,很容易出现把异质的人从集团中排除出去的倾向,因此,校园欺凌现象也就尤其普遍。
根据日本警察厅的统计数据,从2003到2015年十年间,日本警方参与调查的校园欺凌案件共有2359起。而据日本文科省2016年3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2015年共有21643所中小学校(包括国立、公立和私立)发生了188072起校园欺凌事件。可见,日本校园欺凌事件已经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案,而是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在所有这些校园欺凌事件中,发生在2011年的大津市中学生自杀事件可谓影响最为深远。该男生长期受到三名男生同学的武力和语言暴力,最后不堪折磨自杀身亡,但是学校多名教师在知晓校园暴力事实的前提下,竟然一致对外隐瞒。警方也多次拒绝了死者家属的报案要求,认为这只是“学生之间的恶作剧”。
这次事件让日本社会开始认识到教育体制的缺陷,并认真反思反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酷性,各界人士也呼吁政府制定更加系统的应对措施和监督机制,明确家长和学校的职责,防止相关部门推诿责任、包庇隐瞒真相。在强大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日本国会在2013年通过了《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从制度上开始防范和约束校园欺凌行为。
以立法的形式来整肃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事件,日本在这一方面可谓开了一个先河。虽然,这一法律的出台,是以血的代价换来的。但是,迟来总比不来好。在此法案的引领下,日本文部科学省以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防止欺凌的方案举措,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各自职责,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社会联动的应对措施。
比如,日本国家财政每年都有解决校园欺凌等问题的专项拨款。
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用于防止校园欺凌等问题的预算约为57亿日元(约3.4亿人民币),相比2015年提高了16%。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校园欺凌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和高效应对,主要包括:扩充公立中小学学校顾问的人员队伍,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各种心理压力;构建由精神疾病专家、心理专家、律师等构成的“校园欺凌支援团队”,帮助学校应对危及学生生命等的重大欺凌事件;支援各地方政府指定网络巡视专员,一旦发现恶性不良信息,及时通报地方教委、学校和警局等。
除此之外,还通过设立全国统一免费求助热线、对学生进行定期调查、要求教职员工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对教职员工进行防止欺凌的技能培训等等工作,努力将校园欺凌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日本以立法的形式来防范和约束校园欺凌行为,最大的意义就是明确了社会、政府、家长、老师、学生的各自责任,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为此后果负责,让校园欺凌从此吃不了兜着走。
2017-01-03 22: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