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12月20日(星期二)篇】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长期旷课甚至失联、失踪学生迅速增多,这些被称为“学校幽灵”的学生开始引发日本各界担忧。2015年,日本“不登校”的中小学生超过了12万人,平均每36人中就有1人“不登校”,以致日本教育学家称“全世界都看不到这样的情况”。
如此一大批“学校幽灵”四处飘荡,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不仅形成了日本学校管理的“空洞”,还对社会秩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日本长期固化的教育机制备受各界质疑,关于未成年人教育机会均等的讨论也趋于白热化。12月7日,日本国会通过立法,敲定《教育机会确保法》,彻底将“幽灵学生”不上学的行为,以另一种形式合法化,引发公众热议。
《确保法》将“幽灵生”定义为“长期旷课缺席、因对集体生活存在心理负担等而无法正常抵校上学”的特殊群体。顾名思义,“确保”是法案实施的关键词,也是主要目的,旨在为上述上学“困难户”们填补学习空白,抹平因缺课导致的教育不公。《确保法》的主要手段是承认、鼓励或推进学校以外的学习方式和渠道,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方式。看上去,该法案是与学校生活格格不入的“幽灵学生”的福音,但从现实来看,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第一,偏离了学校作为主体的教育路线。《确保法》的本质是承认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同样也意味着私塾、补习班等校外教育模式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当前,日本少子化进程加快,正规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都不同程度出现危机,地方中小学都使出浑身解数招揽学生。“幽灵生”的存在和日益增多,不但使学校在生源方面面临新的压力,也使校方的教育质量和信心受到重创。日本教育评论专家石井昌浩指出,社会上存在的诸如私塾等自由学校,不过是自主性机构,无法替代传统义务教育,本应是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相比之下,正规学校才是基本和主体。而不断充实学校教育,提升其灵活度和人性化,乃为正道。换句话说,《确保法》从出发点上就存在走偏的风险,有可能加速本已举步维艰的学校教育,因而广受外界质疑。
第二,变相纵容了日本未成年人脱离学校教育。日本“幽灵生”大量存在有着多重原因,包括学生的厌学心理、对家庭以外生活的不适、因校园欺凌等产生的恐惧等等,随着社会变迁,日本年轻人特别是新生代在性格和心态上都发生着微妙变化,陷入时代闭塞感、被称为“迷失一代”的人群越来越大,深刻影响着未成年人接受学校教育和集体生活熏陶的比率和效果。《确保法》为校外教育机会提供了合法的外衣,对此,日本社会组织“逃课、自闭学生联络会”的负责人下村小夜子反对称,用法律将不愿抵校学习的孩子加以区别,是变相鼓励其更加大胆、放心地脱离学校教育,恐适得其反,沦为更多学生“堕落”的保护伞。
第三,冲击日本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长期以来,抱团意识、协作精神、和谐人际关系等一直被日本文化所推崇,也是其获得发展成果的一大特色法宝。可以说,学校是日本人从小培养集体意识的起步性平台,而“幽灵生”增多,不但意味着教育质量大打折扣,更意味着独具特色的集团意识教育被撕裂,让日本这种传承至今的民族文化和性格开始在“起跑线”上出岔子,在短时期内可能影响整个日本社会的走向。
“幽灵生”不单是教育问题,也是日本青少年在心智、性格等各层面出现的“综合症”。日本出台《确保法》或许能产生一定“药效”,但仅凭这么一部单打独斗的法律,恐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催生日本“幽灵生”的社会土壤如果不能得到改善,出台再多法案恐怕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2016-12-20 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