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1、 英国“脱欧”会不会让美国加入“降息”队列?我估计不会,但市场中确有这样的看法。实际上,即使美国再加一次息,基准利率水平也不过0.5%而已,这同样属于美国历史上极低的利率区域。所以,美联储一直在强调,加息只是为了让利率恢复正常化。我的理解是:加息只是为了让联邦基准利率回到“正常低水平”,而绝不是因为美国经济过热而加息。
2、 为什么突然要说美联储低利率政策不会转变这件事?因为,我们看到欧洲和日本已经实施“负利率”很长一段时间,而英镑的利率也基本维系在“零利率”附近。这已经是大家看到事实。但这件事和股市有啥关系?这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回答的问题。发达国家的股市我们已经见过了,在大规模宽松货币的政策之下,它们大都屡创新高。为什么?明确地讲:因为钱不值钱,那只有资产值钱。
3、 其实,所谓负利率告诉我们的就是“钱不值钱”的问题。但问题是,全球股市大涨之际,为什么A股不涨?因为中国没有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政策,也就是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货币政策偏紧,所以钱还算值钱。所以,这些年中国金融出了大问题。为什么问题?人民币还算值钱,中国货币投机规模急速膨胀,而相应的股权资产价值回落。注意:我说的价值回落,而不是“价值低估”。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中国货币投机的高速膨胀,金融不断走向短期化,使得长期资本越来越贵,不断蚕食企业利润,并形成恶性循环——长期资本越少越贵,实体经济利润越低,股权资本价值越低,企业越严重地依赖贷款(杠杆率上升),而贷款需求不断增长加上金融日趋短期化,使得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中长期贷款更少更贵,更多地蚕食企业利润,股权资本价值更低——恶化了中国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融资难、融资贵只是表现而已。
4、 正是这样的背景,导致中国股权资本价值不断回落,导致中国股市价格长期低迷。那A股是不是永远没有机会?客观地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已经连续失去了两次重要的机会,但时间的推移,风云之变幻,现在,中国股市的第三次机会已经来了。我们中国是不是抓住这次机会?
5、 发达国家“钱不值钱,但资产值钱”的机会。这个机会相对股市而言,发达国家已经用尽了。现在是不是该轮到中国了?我至少看到了这样一些机会。
6、 第一,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为了防范滞胀,刻意大力度压制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最近美国还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它们试图将7亿桶石油储备降低50%,客观上,起到了压制资源价格、向资本市场驱赶资金的作用。但无论如何,现在,它们的股市已经失去了进一步上涨的动力,那钱该去哪?
7、 第二,中国正在力图改变中国金融短期化的现状,尽管干得还不够地道,但毕竟已经开始降准、降息。如果能够让货币市场利率再次大幅向各期限存款基准利率靠拢,那中国货币投机规模也会被大幅压缩,那金融投资者的方向偏好会不会被加大,投资期限会不会被加长,钱该去哪?
8、 第三,全球资产荒已经出现。股市不能继续追加投资,债市几乎零收益,或许现在只能靠衍生品赚点高风险的钱,但这并不符合全球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以,中国如果能够大大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交易成本、审批成本等等,那中国企业的资产价值将大大提高,将对全球股权偏好的资本构成极大的吸引力。
9、 对于A股而言,该买什么类型的股票?第一,代表经济发展未来的、具有确定性、高成长性的股票类型依然应当是首选。但是,当一些过于纯粹的创新型公司我们需要注意,一来其股价过高,继续上涨的潜力有限;二来其相对弱小,抗风性能力不强,容易因为一些突发性事件而受到过大影响。所以,相对好一点的选择应当在加大一点的公司中选择,它们既有稳定的历史收益,同时又进入了确定性高成长性领域;它们见识宽阔,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都会强于小公司;正因为传统业务成熟,成长性不够,加之股本规模加大,所以股价没涨。
10、 第二,我认为,发达国家“资产荒”、钱不值钱将是长期的过程,估计3到5年结束不了。在此期间,无论是否再度发生金融危机,那具有保值功能的资产都势必受到青睐。对中国而言什么资产具有保值功能?我认为:(1)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较为容易保存生活必须品。比如,中药当中就有大量这类属性的产品。(2)易于保存的资源类商品,比如,黄金、白银、铜以及其他稀有而耐氧化金属,这类商品,世界各国无论如何都会需要,只要价格事宜,可以较为方便地变成世界任何国家的货币,尤其是,一旦出现大的危机,这类商品的价格会有巨大变化。不是因为工业生产需求,而是因为保值需求。
11、 第三,以上两类资产比较容易理解,而中国特有的传统产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化定价能力的资产,是一般投资者不太容易理解和把握的资产。其中当然存在机会,但一般是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机会,而对散户投资者而言,风险大于机会。除非你具有强大的把握能力。
12、 必须注意的风险是:第一,技术变化的风险。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同样完成一个功能,技术路径多种多样。比如,新能源汽车,现在以电动为主,但为什么今后不会被氢能源取代?第二,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而世界各国政府都担心商品价格此时大幅上涨,因为那会导致全球性滞胀,一旦出现滞胀,那将意味着全球性经济危机。所以,发达国家政府都在“走钢丝”,一方面希望货币宽松拉动经济,另一方面担心宽松货币拉动物价。怎么办?用非货币手段抑制物价。其实,过去7年,各国政府正是用了这样的手段。比如,用大规模页岩气开发抑制油价,当油价降到页岩气失去经济开发性的时候,再用需求不足抑制油价,现在,美国政府甚至在用减低50%的石油储备抑制油价。但是,美国还压得住黄金价格吗?我觉得比较难了,至少难度远远大于5年前。因为,当黄金价格降到1000美元一盎司的时候,我们看到,世界的中央银行都在增持黄金。
2016-07-06 0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