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端石出端溪,色理莹润,本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精石也,而流俗传讹,遂以紫石为上。又以贮水不耗为佳。有鸲鹆眼为贵,眼,石病也,然惟此岩石则有之。端石非徒重于流俗,官司岁以为贡,亦在他砚上。然十无一二发墨者,但充玩好而已。
歙石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微粗,以手摩之,索索有锋芒者尤佳。余少时又得金坑矿石,尤坚而发墨,然世亦罕有。
端溪以北岩为上,龙尾以深溪为上。较其优劣,龙尾远出端溪上,而端溪以后出见贵尔。
绛州角石者,其色如白牛角,其文有花浪,与牛角无异。然顽滑不发墨,世人但以研丹尔。
归州大沱石,其色青黑斑斑,其文理微粗,亦颇发墨。归峡人谓江水为沱,盖江水中石也。砚止用于川峡,人世未尝有。余为夷陵县令时,尝得一枚,聊记以广闻尔。
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发墨,惟京东人用之。又有铁砚,制作颇精,然患其不发墨,往往函端石于其中,人亦罕用。惟研筒便于提携,官曹往往持之以自从尔。
红丝石砚者,君谟赠余,云此青州石也,得之唐彦猷。云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渴燥,彦猷甚奇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君谟又言,端石莹润,惟有芒者尤发墨,歙石多芒,惟腻理者特佳,盖物之奇者必异其类也。此言与余特异,故并记之。
青州、濰州石末研,皆瓦砚也。其善发墨非石砚之比,然稍粗者损笔锋。石末本用濰水石,前世已记之,故唐人惟称濰州。今二州所作皆佳,而青州尤擅名于世矣。
相州古瓦诚佳,然少真者,盖真瓦朽腐不可用,世俗尚其名尔。今人乃以澄泥如古瓦状作瓦埋土中,久而斫以为砚。然不必真古瓦,自是凡瓦皆发墨,优于石尔。今见官府典吏以破盆瓮片研墨,作文书尤快也。
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而今人罕用矣。《文房四谱》有造瓦砚法,人罕知其妙。向时有著作佐郎刘羲叟者,尝如其法造之,绝佳。砚作未多,士大夫家未甚有,而羲叟物故,独余尝得其二,一以赠刘原父,一余置中书阁中,尤以为宝也。今士大夫不学书,故罕事笔砚,砚之见于时者惟此尔。
附:
欧阳文忠公《砚谱》记砚九种:端、歙、绛州角石、青州紫金、青州红丝等石砚五种;青潍二州石末、相州古瓦、虢州澄泥等人工陶砚三种;青州铁砚之金属砚一种。
论其性状:发墨以石末砚为最,瓦砚发墨均优于石;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与《旧唐书·柳公权传》记载“以青州石末为第一”有异;石砚中,以端居其首,而以歙为最优,又记唐彦猷甚贵青州红丝。
其论端:端以有鸲鹆眼为贵,以北岩为上,以子石为上,“紫石为上”为论传;端十无一二发墨者,远差于龙尾。
其论歙:歙较端为早,以金星为贵,以深溪为上,理微粗而坚劲发墨,远出端溪上。
其论红丝:多依唐彦猷所言记述,言外之意,未体会到青州红丝之妙。
其记陶砚五种,以为发墨优者歙、大沱二种,石理皆粗粗;端石发墨者十无一二,而色理莹润,红丝按唐彦猷所言也不过堪与端相较;不发墨者二种,绛州角石顽滑,青州紫金理粗。
其论陶瓦类砚,以青潍二州石末居首,瓦砚发墨皆优于石;石末稍粗者损笔锋,则细者无碍;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至宋衰而罕用,而其性能“绝佳”。
其论铁砚:便携为其用,往往嵌端石以发墨。
其论发墨:石末、古瓦、澄泥也好,石理微粗之龙尾、大沱也好,其发墨性能优异,体会在“快”上,故所言发墨指标为“速度”。
(潘飞翔配图,图片均为西泠印社珍藏名砚照片)
2015-05-12 17: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