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说中国汽车市场过剩,恐怕很少有人赞同,看一下迫切的需求吧,虽然刚刚过去的2014年销量已达到2349.19万辆,但是,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从南到北、由西向东,待购的人有增无减……目前,中国驾驶员已达2亿多人,另有无计其数的正在学习驾驶的人——准驾驶员,而汽车保有量去年4月数据是1.44亿辆。毫无疑问,存在着一个汹涌的、多层次的消费群。
但是,需求仅是衡量过剩的标准之一,交通状况、环境污染都是标准。用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尤其交通,相当一部分城市就过剩了,笔者称其为“隐形”过剩,为什么加隐形两个字?因为人们往往忽略这两个标准,不认可过剩这个事实。
深圳实施机动车指标调控(限购)政策,相信许多动手慢了一点消费者的心情是多么地沮丧,一定是带着遗憾进入2015年的。限购令出台,使本来红红火火的深圳汽车市场变成了长期的“隐形”过剩,从此以后,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产品销售会受到重创。限购使旺盛需求的深圳呈政策性过剩。
有好多人、机构,对深圳的做法大加诟议,数落别人之前,先看一下背景:深圳市区近5年机动车年均增长率约16%,仅一年时间机动车增加了近60万辆,平均车速由26、27公里/小时迅速下降到20公里/小时以下,目前车辆密度全国居首。如此,交通无法承受,汽车的效率大打折扣,除了限购谁能给出万全之策呢?有人说:为什么不改善道路设施之类云云,说起来容易,现实是设施建设永远也追不上汽车市场增长的速度,道路可是钢筋、水泥一米米铺出来的,谈何容易?!
目前,全国限购的城市已达7个,如果拥堵状况继续恶化,恐怕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限购行列。笔者是限购政策坚定不移的反对者,认为限购是下下策,但是,面对拥堵带来的消费过度,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也许,借限购这个杠杆去橇动一些有益的尝试更有价值,如果有一天,车与路的矛盾缓解了再取消限制,人们因限购带来的痛苦也就解除了。
过剩加剧竞争,促使汽车企业向“专一化”方向发展,而那些“虚胖”的企业,必须强身健体,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适应市场。同时,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提高用车效率?限购也给政府提供了调整产品结构的机会,一限(限制一般产品)一不限(新能源车、混合动力车等),将促使消费结构向更环保的方向优化。限购使一部分人无法立刻拥有汽车,怎么办?一、政府可用“拍卖号牌获取的费用,建桥铺路,改善公共交通,提高出行效率,“限”与“疏”并行;二、消费者无耐之中,不妨转变拥车观念,既然无法长期拥有,有特殊需要的时候租辆车也不错。租赁市场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我们是否应从更宽更深的视角去思考和评断限购这个问题,决策做出之前,在忙些什么?是否车与路的矛盾恶化到了不得不限、非下猛药不可程度才限购的?公共交通设施是否足够健全,如果一个城市,整体建设以车为唯一轴心,那么限购给市民带来的不便就太大了⋯⋯最重要的是,如何打造一种车与路与人的“生态系统”,使有车无车出行效率对比达到完美平衡?如何尽快结束限购?为什么限,什么原因造成的限,限了之后,如何减少有车人、无车人烦恼?这一切,清晰么?有战略么?如何使限购带来的痛苦降到最小……
不可回避的“隐性”过剩也是过剩,厂家、商家有应对的策略么?面对过剩,一味地抢占地盘式的快速增长,是不是该轻踩一脚刹车了?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2015-01-12 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