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掩卷深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在今天写出这样震撼人心的古诗?坦白说,中国写古诗的人已经不多了;而古诗写得好的人更不多。如果说有,罗德远算是不多的一个。
发现罗德远的是贵州毕节汉子李元龙。李元龙怎么发现罗德远,并结为莫逆之交,写在这本书的序言《万古知音岂止天》和《罗德远其人其诗》这篇文章中,读者可以自己看。也是这个李元龙,在2012年寒冷的冬天,在毕节市崭新的垃圾桶里,发现了五个被冻死的男孩。关于这件事,读者可以上网搜索。
我不能不说,两件事带有某种宿命的意味。一个中国的的古体诗人,在贫困潦倒中英年早逝,留下数千首诗待出版;诗人的祖国有成千上万家出版社,竟没有一家出版社肯出版他的诗集。李元龙曾上网呼吁,反响极好,但如何才能进入文化机构被¥符号蒙着的眼睛呢?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同样也是这个李元龙,在垃圾箱里发现了五个冻死的孩子,证明了这是一个残忍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安慰苦难心灵的诗,需要罗德远的诗吗?这也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这本诗集由在美国的世界华语出版社出版,不是讽刺,而是现实;这既不是红色幽默,也不是黑色幽默。不是因为诗人的祖国没有人读诗,而是因为这样的诗入不了编辑的“慧眼”;不是因为诗人的诗太平常或者太伟大,而是因为中国之大,容不下一个摆放诗集的书架。
那么,就由海外的文化人,举起中华文化的一只蜡烛吧。一只蜡烛的烛光虽小,却能在万籁俱寂的黑夜,投出温暖的光亮;一只蜡烛的烛光虽暗,千百只蜡烛的烛光汇合,就能汇成照穿黑暗的巨光。
2014-04-15 09: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