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1. 1月份贷款增长幅度不及去年同期好像出乎人们预料,所以才有了贷款增速“不及预期”的说法。但我们是否要想到“春节长假”因素?去年春节在2月份,通常情况下,企业在春节前后生产都不会很正常。先是雇工要回家过年,提前离开,后是大量雇工回岗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以后,所以大致一个月的时间里,企业生产都不会太正常。既然如此,企业没必要去大量借入贷款而白白地给银行交付利息。因此,今年1月份贷款少一些不足为奇。
2. 还有一些人因此认为“这是货币政策拐头央行紧缩货币所致”,其证据就是春节之后“央行停止逆回购而任由资金回笼”,另外我们看到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过“窗口指导”。我认为,这样的看法要么是外行,要么是别有用心。第一,央行节后回笼货币再正常不过了,年年如此,今年春节前投放2.5万亿元货币,创出历史记录,为什么节后不回笼?第二,按经验,商业银行更愿意在每年的1季度多放贷款,因为可以让一年的利润指标更好看一点,但央行却一直主张“按月均衡信贷”,所以每年年初央行都要通过“窗口指导”嘱咐商业银行,不希望信贷过多集中于1季度,这是惯例;第三,中央已经明确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总基调,妄言“紧缩”不仅不负责任,而且有欠专业。我认为,中央银行绝不会再把“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执行成紧缩货币”,因为2010年的错误教训已经非常深刻了,我不相信这样的事情还会再度发生。
3. 可话又说回来,“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之下,为什么央行容忍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上涨,而且增幅巨大?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中央银行拒绝“降准”,原因是担心市场误解“货币过松”,但为什么一味容忍货币政策利率上行,而不担心市场误解“货币过紧”?这一点恐怕只有中央银行去解释了。如果我们认为,1月份货币信贷增幅减少是因为利率过高,那可真是紧缩货币,所以到底什么中央银行理解的“稳健中性”?“稳健中性”是不是等于紧缩?难道是我对“稳健中性”的认识错误?就算是像一些人的理解:现在是“稳健中性偏紧侧”,那也不至于4次加息吧?
4. 好吧,我实际摆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这真需要央行做出解释。作为货币当局,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总不能让市场长期蒙在鼓里吧?最关键的问题是:货币市场利率现在的走法,必然导致货币基金等货币套利工具的繁荣昌盛,而使资本市场资金枯竭,这当然有悖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宗旨,当然会大幅拉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中央银行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吧。
5. 所以,不能让中国的金融市场越改越糟糕,越改越扭曲。中国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金融背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道理”,而经济的“脱实向虚”,首先是金融的“脱实向虚”。金融的“脱实向虚”诱导实业资本流向虚拟经济。这不只是改革道路的问题,同时也是货币操作的问题。货币市场利率居高不下,当然就为货币套利创造了巨大的机会,进而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那实业资本收益下降,金融资本收益上升,那为什么实业资本不去套利?
6. 利率上升稳定了汇率,但我们稳定汇率的目的是什么?别说是为了实体经济更好地发展,因为这不是事实。稳定虚高的人民币,只能对中国经济和实体经济构成伤害。因为,我们看到耶伦讲话之后美元升值,这时候人民币不贬值就等于在升值。这当然是很大的问题。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40%,已经对中国经济构成重大压力。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吗?这样的做法不是还在集聚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彻底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
7. 不说太多了,请央行不要助长货币投机,而更多地关注把钱逼回资本市场,缩短金融市场的交易链,这才可能构建一个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市场。
2017-02-15 03: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