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11月28日(星期一)篇】
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生命逝去,一切也将烟消云散,世事再无关,留得一身轻。然而,对于近年来“终活”等临终产业流行的日本来说,死后的骨灰何去何从,却已然成为一个放不下的话题。
原本,推崇自然生死观的日本社会,一直将入土视为最正统的送葬方式,也被视为日本民族最易接纳的离世文化。
如今,这种做法正在悄然生变。日本媒体的统计表明,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心死后是否要撒掉骨灰而不是入土,相关咨询和投稿也日益增多,反映出这一有别于土葬的观念正在扩散。横滨等地方城市早在2013年的调查就显示,超过1/5的人明确表明,希望以撒骨灰的方式告别人世。
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人生最终阶段,看似仅与个人的生死观和人生观有直接关联,但对于不少日本人而言,这却是一个十分矛盾的问题,背后的诸多社会性因素值得探究。
首先,日本法律存在诸多模糊地带。在日本现行法律中,找不到任何一条针对撒骨灰的成文规定。如果硬要扯上关系,顶多也就是法务省相关的《刑法》,以及厚生劳动省相关的《墓地埋葬法》。前者第190条规定,对蓄意破坏尸体、遗骨、遗发以及棺材内物品进行损坏、遗弃或侵占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日本迄今却尚无一人因撒骨灰而被刑事问责。此外,撒骨灰也不在《墓埋法》界定的三种下葬方式之列,合法与否自然无从谈起。由于无法可依,无据可查,撒骨灰的做法处于日本社会传统和国民观念的空白地带和边缘地带,对于习惯谨慎、严谨行事的民族而言,容易引发各种异声、担忧与质疑。
其次,各地区在态度上落差明显。一方面缺乏成文的法律约束,另一方面由于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日本地方自治体对撒骨灰的做法也是赞否两立。北海道的长沼町、埼玉县的秩父市、长野县的取访市以及静岡县的御殿场市等,纷纷明文禁止境内撒骨灰行为。岛根县海士町早在2008年就在境内专门开设供民众撒骨灰纪念古人的场所,近百人还在生前就预约了场地。这种明显的地域差异也让日本社会各界对撒骨灰莫衷一是。
再者,体现着日本人的心态变化和认识矛盾。故人已逝,即便时光荏苒,每每看到眼前的遗物也可睹物思人,若选择撒骨灰却无法做到。纠结的日本人普遍表示,撒骨灰让亲人回归自然,但后人想双手合十时该面朝何处?对此,承接相关业务的不少企业则奉劝消费者,那手头就留一些吧。可以说,传统习惯和文化依然在日本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同时,撒骨灰也反映了日本民众对为逝者做法事等佛教行业的不满。在不少人看来,原本应更多展现人性关怀色彩的佛教,在送葬领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渐失宗教意味,缺乏昔日温情和严肃,迫使民众另寻新模式。
最后,日本社会呈现“死不起”的窘态。经济下滑、收入减少、产业停滞,近年来日本社会发展弊病多现,民众生活压力增大,送葬成本也开始高涨。特别是,墓地购买和维护成为奢侈消费,加之少子化的冲击,往往也存在“后继无人”的危机。相比之下,不需硬件设施和诸多服务的撒骨灰则比较理想。
生前身后之事,本应是人生最洒脱的阶段,反成纠结之一。小小的一把骨灰,寄托的虽是对故人的哀思,其中蕴含的也是当事人的复杂感情,可谓是日本现代社会和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
2016-11-29 0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