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货币市场利率确实在爬升,短期货币确实有吃紧迹象。有人找不到原因,于是就把这件事归结为“去杠杆”。真是这样吗?如果是,那一定是一个严重错误。不过在我看来,央行当下收紧货币,拉高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动力来自“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考虑,防止人民币贬值过快。但我可以肯定地讲,无论是出于稳定人民币汇率,还是出于去杠杆的考虑,现在拉高货币市场利率都将是严重的错误,因为它们推高中国的利率水平,严重加大刚刚趋缓的经济下行压力,严重破坏股票市场的健康,严重对冲中国经济去杠杆的一切鼓励。
我还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中国经济因利率上升而受到打压,股市再度回到萎靡状态,那不仅中国杠杆率还会继续攀升,而去稳定汇率的努力也将因中国经济基本的恶化而适得其反。
对中国而言,这样的教训十分深刻。首先用拉高利率的方式稳定汇率,不可取。2010年实施“二次汇改”之后,中国通过紧缩货币支持人民币升值,其结果是,中国实体经济变得疲弱不堪,而金融投资爆炸式增长,整体经济脱实向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股市低迷不振,股权融资几乎归零,而政府每次托住经济的努力都不得不大幅提高贷款规模,这实际就是中国杠杆率不断上升的核心因素。中国经济就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持续了数年,以致今天这样的结果。
不错,中国经济当下的重要任务确实应当是结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总量政策可以不停地在错误道路上奔跑。如果中国央行现在试图借重去杠杆的名义而拉高利率,紧缩货币,那同样将犯下更大的错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经济肌体的健康才该是第一位的选择,去杠杆同样需要中国经济的健康活跃,否则,如果经济每次都不得不靠政府投资拉动、托底,那中国杠杆率不仅无法降低,反而还会提高。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为确保中国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中国央行现在必须把汇率波动带给中国经济的恶劣影响挡在国门之外,而不是一味地把稳定汇率当成货币政策目标,因为在货币政策四大政策目标当中,经济增长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就连美国——这个货币政策30年只关注物价的国家都在发生重大变化,都不得不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快速地走向反面?
我认为,中国为了汇率改革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难道我们还不该停下来,想一想、变一变吗?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今天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并非中国央行有意收紧货币,而是短期人民币需求过大。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从“十一长假”前后货币市场观察,中央银行回笼货币并未超出正常范畴,而十一期间,人民币在香港离岸市场受到攻击,香港人民币利率高企。现在这一波,是不是这一市况的延续?是不是离岸市场人民币需求传递到国内货币市场?如果是,那说明中央银行没能有效管好资本跨境流动,境内人民币正在流出国门,借给了那些试图攻击人民币的国际势力。是这样吗?
我希望中国央行给出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的解释,否则各色猜测极易导致“羊群效应”。而一旦发生“羊群效应”,那央行对抗的成本将大幅提高,甚至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不愿意看到,那将是“亲者痛、仇者快”的结果。现在,用加强外汇流动管理的手段去抑制人民币投机性攻击是低成本的选择,而拉高利率或以外汇储备的市场化手段,成本巨大。毕竟,全球投资者当前手持的现金高达50万亿美元(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
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2016-10-27 03: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