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在最腐烂的污泥处,必有洁白的荷花;在龌龊腐朽流畅中,必产生致良知的良药!内心光明,就可以“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国内外权威阳明学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从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入手,深入挖掘潜藏在中华民族精神最深处的哲学思想宝库,提炼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以探索“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我印象最深的是题图照片的这两位大咖:许嘉璐先生与顾久先生。
许嘉璐教授是位有道德真源的真人,在论坛上做了主旨发言,重点阐述了阳明心学的意义及当代价值:1、最烂的污泥处,必有洁白的荷花;在龌龊腐朽流畅中,必定产生致良知的良药。2、如何“致良知” ——当一个人一丝一毫私心都没有了,他的后天意识放空了,活泼泼的真就出来了,就内心光明致良知了!
顾久先生是我山东大学的校友,他代表贵州省委书记在大会致辞,他说明白了被许多学者颠倒复杂化了的一个问题:何为良知?他借用洛伦茨的话说,所谓良知,那是人类先天“世界观装备”。而这种先天装备所以会发生作用,那是在你放下所执。
顾久先生一语说破“皇帝新衣”。我坐下来与顾久先生交流我的体感:良知是一种先天真源,是一种先天潜意识或基因,那是人类祖先经历过无数灭顶之灾时镌刻下的印记。致良知就是这样一种先天真源出来掌控局面。我当下体认,大致有三种方式可以致良知:一是先天装备或道德真源特别强大,一如六祖慧能听到一句话就可以悟道和不断证悟道;二是可以修行到一定程度,放空后天意识,先天真源才会活跃起来支配内外能量;三是当灭顶之灾降临,千钧一发之际容不得后天意识推理判断,先天真源就会窜出来掌控大局。
顾久先生认同我的体感和在大会上的发言。他说,一听就知道,你是用灵魂在说话。论坛上我发言说,王阳明龙场悟道天理即良知,他立志要达到“万物一体”的圣人境界,第一段可以说是担当和立志。第二段阳明先生悟道“立诚”,一般人听不懂万物一体,但是可以懂“诚”, “诚”里面有爱,有惟精惟一。第三段悟道致良知,“回到真源,拿出绝活”。这是一个圆形的运动:即回到良知真源,拿出事上的绝活;绝活有了,先天装备良知就会升起!不可以割裂这个圆。
首届高峰论坛上汇集了海内外一流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洞破一层天。两天下来,一次次给我打开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感恩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组织者,感恩一次次撬开我真源的各位大咖,感恩天地文化基金的纪要,转载过来以飨读者。
——王育琨记
一听顾久先生的“先天装备”,就抢着照了合影。 大咖云集,这是我主动拍下的唯一一张合影
1. 董平 | 总结“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 2. 精彩荟萃 | 阳明心学高峰论坛
来源:天地文化基金会
“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于10月16日圆满闭幕。国内外权威阳明学专家、学者,从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入手,深入挖掘潜藏在中华民族精神最深处的哲学思想宝库,提炼出既能代表民族性格,又具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企业家精英代表围绕“知行合一”“致良知”“阳明心学与当代价值体系”议题结合企业实践,进行有现实意义的交流研讨、分享实践经验。闭幕仪式上,论坛组委会副主席、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董平教授为论坛两天来的内容进行现场总结,全文如下。
董平 “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总结
尊敬的许嘉璐教授、杜维明教授、乐黛云教授、学界同仁、企业界朋友以及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受论坛组委会的委托,现在我代表论坛组织方为本届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做学术总结。
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以“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为主题,于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文化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主办,得到了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间书院以及日本、韩国、美国、台湾等地学界代表,包括政界、企业界代表共1107人参加了本届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中国文化院院长、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先生出席了论坛,许嘉璐教授在论坛上做了题为《阳明心学的意义及当代价值》的主旨发言。这是建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代表面最广、影响力最巨的一次阳明心学专题论坛。
两天来,来自学界、政界、企业界的各界代表,围绕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理论主旨及其对于现实生活实践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畅所欲言,展开了生动而热烈的讨论,取得了重要成果。
1进一步明确了阳明心学的历史定位,深化了阳明心学之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许嘉璐先生在主旨发言中指出:“王阳明是中国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之说,“抓住了儒学的精神核心”,广泛吸取包括孔孟、荀卿、程朱,甚至墨、法、佛、道诸家的可取之处,予以理论升华,“下至愚夫愚妇的精神生活,上至形而上学的论述,都做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挥”,从而具有广泛的理论涵容度,体现出了博大的理论胸怀。阳明先生在追求圣人的道路上百折不回,多次实现自我否定,唯以圣人境界的达成为终究目的,不仅体现出了光明的人格,更是体现出了追求真理的情怀。阳明先生是追求真理的典范。
许嘉璐先生进一步指出,阳明心学所体现出来的广泛吸取、追求真理的的精神,关注天下苍生、万物一体的仁者情怀,对于对治当今种种社会弊病是一付对症的良药。“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法制完善、军事过硬,其背后都需要有先进的文化作为支撑。而先进的文化,就是民族的古老智慧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以此来衡量,中华民族是民族之林中最有资格创造这一世界急需的先进文化的民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地把阳明心学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普及到儿童、少年、青年、老人的心里”,为我们这个时代支撑起精神的大厦。
各界代表普遍认为,随着我国物质资料的生产愈趋于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愈趋于富裕,与之相伴随的贪欲泛滥现象也愈趋于显著,心身统一的秩序也愈趋于断裂,各种不道德、不文明、损人利己的现象正成为社会的一种顽疾。阳明心学倡导人人都有光明的良知,人人需要自我体认良知,重建自我的精神主体,重建个体的心身秩序,在生活实践中去实实在在地“致良知”,突破自我,实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些思想对于对治当今社会的贪欲之弊,重整社会公德,具有普遍而直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在中国越来越频繁的与世界各不同文明体系的交往之中,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回归与重建,已经显得十分迫切,而阳明心学毫无疑问是实现此种主体性回归与重建、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
2对阳明心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深化了阳明心学的理论研究,进一步阐发了阳明心学的思想结构。
这方面成果颇丰。杜维明先生特别阐明:在关于阳明学的研究之中,我们应该“分清主观主义与主体性”的不同。人们把阳明心学理解为一种主观唯心论,是不恰当的。“主观主义是自己观察所得到的事物”,它不具有共享性;而“主体性的建立”,则是必然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穿透性”的。在阳明心学之中,“致良知”作为主体性的建立,是必须向其他所有的自我、人类的全体开放的。主体性不是把人当作一个孤立绝缘的个体,而是恰恰相反,把人当作一个活动的、处于各种现实关系网络的中心点,从而把自我向交往对象开放;主体性的这种开放性,同时也就是“穿透性”,是对于个体自我之局限的穿透与超越。所以在阳明的“致良知”之中,基于这种“开放性”与“穿透性”,必然体现出对于人群、社会的终极关切,必然体现于对地球的关切。
杜维明先生着重指出,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之中,理性、自由、人权、法制、个体尊严,已经完全进入到了我们的生命之中,而在讨论“致良知”的时候,如何处理“良知”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应当引起特别重视。“假如我们不重视公正,不重视正义,不重视是非,不重视自由,我们会有很多的问题,世界不公平会越来越严重。”我个人认为,杜维明先生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正为阳明心学之当代价值的创造性诠释,以及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与当代社会之普遍的公共价值之间的相互接契,提出了理论上的新高度,体现了一位儒家学者对于当今社会问题的深沉关切。
不少来自不同高校的学者,在某种意义上都关注到了杜先生所提出的问题。
如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也指出:“我们今天研究阳明心学,应当致力于揭示阳明之‘心’与现代性的‘个体’、‘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价值观念之间的联系。简言之,阳明心学开启了通向现代价值体系的可能性。”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的张崑将教授,在论述“良知”以及如何实现“致良知”的问题时,特别强调了必须区分“真假良知”的问题,必须避免把个人的私意之发当作“良知”。如果跳过了修养的行动,“良知”就会变成“假良知”,反而会使“良知”受到蒙蔽。我本人则提出“良知的公共性”问题,并阐释了“无善无恶心之体”,实际上是以大中至正之道作为“良知”自体的本然规定性。“无善无恶”,不只是对于相对经验价值的超越,更是强调还原事情的本来真相、“物各付物”,即是“至善”。“无善无恶心之体”,实质上是为公平正义、“实事求是”原则建立了形上原理。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的发言,强调“良知”与“致良知”是阳明的最后教法,是其心学思想发展的高峰,其实质则是为人类安身立命找到了终极归宿,有其永恒价值。日本福冈女学院大学名誉教授难波征男先生,着重指出阳明所说的“圣人之道吾性具足”的“吾”,是自足于圣人之道的主体,包括了所有人类。中国人民大学王霁教授把阳明心学与康德哲学进行了学理上的比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曹卫东教授则论述了阳明的知行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通约性”。
我们认为,学者们从不同理论视角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对“致良知”的实践是重要的,应当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
论坛上讨论较多的还有阳明心学的“万物一体”问题。复旦大学吴震教授从三个方面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进行了阐释,认为“万物一体”论是一种“实践论的论述”、是“关于本体问题的一种建构”、是“一种社会理论,又是一种人文精神”。韩国岭南大学崔在穆教授则从一个十分独特的维度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进行了考察,认为“万物一体”思想的提出,在王阳明那里实际是采取了一种“植物性”的而不是“动物性”的思维方式所得到的结果,“植物性”的思想也即是农耕的思维,“动物性”的思想则代表了游牧的思维。基于“植物性”的思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实际交往活动促成了“万物一体”思想的成熟。
在如何实现“知行合一”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强调,要避免“知行合一”跑偏方向,必须重视“诚”,“诚意正心”是确保知行合一得以有效贯彻的核心。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先生则从“工夫论伦理学”的独特维度,对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做了深入阐释,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行合一”的作为“致良知”的实践方式,无疑深具启迪意义。
3企业界朋友广泛探讨、深入交流了自己在实践阳明心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如何把阳明心学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以及个体修身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现身说法,具有普遍的示范作用。
本届论坛的一大特色,是国内众多的优秀企业家参与到了阳明心学的讨论之中。与学界同仁更多地关注理论问题不同,企业界的朋友则更多地把阳明心学付诸切实的社会实践,他们的心得体会,对推广阳明心学的生活运用,扩大阳明心学的社会影响,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家的社会实践已经表明,王阳明心学原来就不只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智慧。事实上,正是这样一批优秀企业家的存在以及他们可贵的社会实践,才保持了阳明心学鲜活的生命力。
在16日下午的论坛闭幕式上,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教授对本届论坛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代表论坛组委会宣读了向全社会发出的旨在推进阳明心学之研究、普及与实践的《倡议书》。
本届论坛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主体意识的回归、重建“文化自信”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之下召开的,学术界关于阳明心学在不同理论维度上的广泛探讨与深入阐述,企业家在社会实践维度上所提供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各界对阳明心学作为一种“实践哲学”,它本身包含着净化人心、引领人心进入于光大高明之域的内在力量,已经达成共识。在重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本届论坛所取得的成果,必将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进程产生重要的现实影响。
感谢天地文化基金会、宁波余姚市人民政府和福建平和县人民政府为本次学术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内容及意见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资助机构的立场或政策无关。
感谢
复旦大学教授复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三智阳明研究院副院长
“
王阳明说(上古)三代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全体万物一体之仁,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可以“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间”的这样一种风格。在这样一个(上古)三代社会,不会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万物之间的一种分离和纷争。自三代社会以后,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从他生活的时候已经过了几千年,人与人相矜、相扎、相争、相高、相取于知识、权力、技能、生命等等一系列,围绕着这些东西互相之间在斗争,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完全的割裂。
王阳明处在这样混乱的社会他还是充满了信心,他就相信世界上存在一条普遍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天理自在人心,良知之名是顽固不变的,只要有人听到我讲的论述,必然会有人听从。相当的激情,相当的激动,王阳明真正期待的正是这样一种豪杰之士重新显世,这个精神充分地反映了孔子所讲的人文精神。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也就是他仁学一体论,他思想的意义就在于天道信念是一体存在,道德生命与宇宙生命不可分割,只有朝着一体之仁的方向才能实现个人,以及人与宇宙万物和谐的世界……”
崔在穆韩 韩国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
“
阳明的教育论、思想论等等,都立足于天然的顺序、秩序,遵循自然的秩序,主张循序渐进,认为自然本身在价值上是中立的。因此阳明强调人类对自然拥有无限的责任和使命感,应该竭尽自己所能爱护自然、尊重自然。所以我认为阳明的植物性思考范式,这种哲学的关照会对以后的生态文明做出重大的贡献。
”
度阴山著名历史作家三智阳明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曾经用过一个活泼的比喻,他说水在自然的状态下向下流就代表了“知行合一”,“知”就是水知道自己向下流,它不停地向下流这是行,行这种东西是不知道,没有意识的,所以这个“知”就是一种本能。“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也不是知识,而是良知,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凭我们良知去行动。”
潘建国
浙江省慈善义工协会会长
“
我们成立了慈善义工协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家,大企业家不多,大企业家自己在做慈善。我们是把省级的慈善机构注册在我们绍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慈善义工协会的理念,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知行的过程。……我们的义工协会的发展原来是登记表格的,注册义工到了三五千是可以掌控的,到今天我已经不知道我们下面义工有多少,我估计有几万个。拿一个义工证,穿一个马甲,他说我们在做义工,良知给我们奖赏,他们最不愿意的是总结自己的事向上面领奖。他们平均一周有一场活动,这是我们要求他们报上来的。现在义工心中有良知,有天理,已经不需要得到外在的奖赏。
我觉得阳明心学能到今天不容易,我在绍兴连续做了几次工作,我们是民间先动,政府后动,阳明心学能走到今天,我们在倡导阳明心学的同时绝对不能把阳明心学变成一个玄学,阳明心学的魅力在于实践性,他告诉你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圣成贤,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跟很多的义工谈,他们三分之二都是打工的人,(他们说)我怎么可能成圣成贤,那是你们企业家、领导的事。但我说王阳明讲过,如果你的志向,你个人的行为只是解决你个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你当然不可能成圣成贤,如果你一个礼拜能抽出一天的时间,做一些利他的行为,这个利益是利他的,你就是圣人,你就是贤人,所以王阳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圣成贤,关键是看你怎么立志,以及你如何行动。
我们这几年在绍兴民间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刚开始是我自己得利了,我觉得得到了利益,我们在绍兴推广,到现在我认为绍兴已经有几万个从王阳明身上得到利益,这种利益是通过利他的行为得到的自我,得到了自我的价值评价。他们都是自发,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一点上我相信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如果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的价值观,我们是无法理解生存的。不管是穷人也好,富人也好,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就是构建我们今天大家共同行为准则。我也是社会的一员,也要生活在这个地方,不管雾霾有多大,环境有多恶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去践行阳明学的心学,而不是谈论,更不要炒作阳明学,中国任何事情被炒一定会炒死,离他的本源会越来越远,这是我本人的期望。”
乐黛云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怎么样才能用爱和良知来取代对于功利的追求呢?我觉得王阳明说的很好,他说“有善有恶意之动“,知道善知道恶才有良知,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记住一个“诚”字,要诚心,我们要提“诚”。我个人觉得“知行合一”最根本的一条是“诚”,要诚意正心,我们心里想的要做的就是要做的,而不是为了别的私利和个人想做的,这是王阳明最基本的要求。
在中国“诚”是非常核心的价值,就是要“诚”,所以从一开始,诚之者人之道,所以说无诚无悟。不诚信做的事,的确是谈不上。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诚”,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说假话,不说真话,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一天到晚说了多少真话,说了多少假话,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如果不能“诚”的话就不能让良知转化成善行,因为你是诚心做你想做的事,为善的行为,因为知要变成行,知就要从良知变成善行,这里面根本的转化点就是“诚”,如果对人不能“诚”,一切都谈不上,“诚”者天之道。我们谈天人合一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是要用一个“诚”字,我们大学一直继承下来的“诚”字非常重要。所以要把传统的“诚”的思想和王阳明的关于“致良知”的思想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诚”,良知也好,“知行合一”也好都没用。
”
王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再说一点,王阳明的哲学主体不是理性,我个人理解他的主体是心智,这是两种主体观。西方哲学的主体是理性,我们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心智,大家发扬阳明心学我觉得最根本是心智的问题。王阳明讲“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所以王阳明体现了中国和西方两种哲学,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各自有各自的传统和各自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有共同的规律,这一点实际上在我们今天也仍然是有这样重要的价值。”
张新民贵州大学教授贵州大学文化书院荣誉院长“
良知无是无非,良知能知是知非,它有知是知非的本领,这就是好恶。知是知非,良知防止道德偏离,可以变成各种行为,例如对朋友我们要有信,他可以在根据现实的情况,或者是不同的本体学这样的道德判断,做出相应的行为,这是我们阳明心学讲的良知,他是道德的发出者。阳明讲良知是无声的,他是超越的,他有激发担当的力量,他是创造力的来源,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道德的动力之源从哪里来?就是你的意识,这个意识一定是我们的清静面。道德行为的主体都是我们的良知,良知是我们的学问,生生不息的东西,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是天赋的。他的规范是我们最本原生命创造性的推演,先有一些规范,一些制度,但他又是一切制度和规范的参与创造的本源,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数,没有良知我们人类社会是一片黑暗。”
难波征男日日本咸生书院理事长
福冈女学院名誉教授“
……于是后来,阳明遂把“圣人之道,民众之性自足”作为自己的基本理念,鼓励民众致得自身之良知,并推进官民和合的、公共的民众自治政策。龙场大悟后,阳明在最初的赴任地实施“庐陵卧治”,在远征四省交界处的南赣地区时他推行“南赣乡约”和“十家牌法”,在被远征军所平定的地方他设立学校等,这些都无不体现了这种民众自治的理念。
因此故,在民众自治方面,王阳明主要针对地域“再生策”而提出了四项对策性措施:①为解决人的生命危机和生活危机,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仓法”和“十家牌法”,以图使民众能够进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②通过乡约来缔结人们之间的协定(契约关系),以贯彻执行民众自治的政策。③认为道徳共同体的组成人员,必须具备能动的当事者意识及自我领导者的自治能力,并为提升这种意识和能力,大力创办学校和书院。④强调任何学习方法,都不能脱离道徳共同体的事实,并为此而提倡体认之学。”
王育琨
地头力经营管理机构创始人
“
我体会王阳明悟道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证悟万物一体,立志做圣人。
王阳明在受迫害被劳改的龙场,一路上还被追杀,他没有抱怨,在见证死亡的同时,悟道“万物一体之仁”这个天大的道理,却原来就是人人本具的良知。他立志做个“万物一体之仁”的圣人。
“万物一体”的圣人境界于今天商界的意义是:要向世间的苦处行,企业家要勇于担当解决中国最深切的痛。中国人民最深的苦是什么?根据日本人的统计,这几年中国人到日本买货的价值为3万亿,不是日元,也不是人民币,是美金。我们的爹娘朋友们,不买自己的产品,去救活无数日本公司,却把无数中国公司推向了亏损的边缘。他们不信任我们的企业了!我们企业得转型。怎么转型?就是要解决中国人最深切的痛——拿出可以放心吃和放心用的商品!
立志!担当!向世间的苦处行,头拱地拿出让父母兄弟姐妹放心使用的好产品,这就是担当!这就是立志!中国企业家首先要担当和立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恻隐之心,也就是当下商业上的万物一体之仁。
第二阶段:立诚,包含着大爱和惟精惟一。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有着巨大的喜悦。但是听懂的了了。为啥这个天大的道理就在那里,可是能够接近的人却少之又少呢?王阳明苦苦思索。圣人境界难有人及,但人们知道做人做事都需要“立诚”。诚意,在王阳明那里不仅仅是惟精惟一,还有全心全意的爱,还有制心一处的精专等等。
立诚,对商业来说就是“要把豆腐磨好”!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爹要吃,你的娘要吃,你的孩子要吃。当真企业家把客户当成自己的爹,自己的酿,自己的孩子,也就理解了“万物一体之仁”了。
第三阶段:致良知——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砺你的心性。
可是,人们被短期利益驱使,还常常迷失,把“诚”给丢了。王阳明又在实践中苦苦思索。最后,到了晚年,他悟道“致良知”。却原来不必那么纠结。只要你能沉下心来,该干嘛干嘛,把事情做好,你就已经可以“致良知”了。
日本学阳明心学,就是不在概念逻辑上兜圈子,而是在实践中,推崇一期一会的工匠精神,推崇无论做什么,只要是你经手的,就是要成为绝活。不给你讲为什么,做人就是要把你的工作做成绝活!你就是最有尊严的人了。这样日久,工匠精神就成为了一种国民意识。
致良知,对商业来说,就是“回到真源,拿出绝活”。这是商业之本。也就是任正非说的拿出“一针刺破天”的绝活。这是一个圆形的运动:你良知真源出来了,干啥都可以拿出绝活;只要你拿出一针刺破天的绝活,良知真源就会越来越强。不可以割裂这个圆。良知境界不是靠词汇来实现的,良知境界是靠你真实的生命律动。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这就是阳明致良知在今天商业上最简单的呈现。
”
兰春天地文化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新英才控股集团董事长“
企业家往往迷失于“战略重要,还是执行重要”这类伪命题,殊不知提出这类问题就已经陷入了割裂知与行的思维陷阱,试问你在潜意识中相信战略和执行是有冲突的,还怎么达到“知行合一”呢?事实上,多数将战略和执行对立的企业,往往是在商业算计上多了一些机心!须知,知行合一不是一种姿态或一种方法,知行合一不是说到做到,不是言行一致,不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少说多干,知行合一是精神与物质一体,思想与财富一体,知行合一是说,正确的价值观是利润的源泉。”
徐石
致远协创软件董事长
“
商业是提供产品的服务,也是一个交换,这个交换是在公平的基础上,从这个定义上来看,今天的商业是什么问题,今天的商业环境是什么问题,我们看到了,今天不是缺乏产品,是缺乏真正有良知的好产品。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回归商业基本准则的现象,所有事情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看上去很高,一种是商业被资本简单的绑架,资本成了所有主宰话题人背后的东西,没有良知的商业活动让很多的消费者受到伤害,打穿了我们基本的平衡。第二是被功名利禄绑架,很多成功的一些大企业家,他们看上去辉煌,他们看上去是一个王,最多是三个王,到舞台上去喧嚣。去展现一个中国企业家真实的东西,真正要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企业,尤其是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像脸谱、谷歌,他们用良知在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他们没有在这个时间追逐最高的利润,而是用这个东西改变人类和社会的关系。包括特斯拉,它不是疯狂,是对良知的发现,对人类良知的追求。”
倪培民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大世界伦理中心研究员“
现在整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概括他现在的状况,有一个词可以概括是“分裂”,各种各样的分裂,是世俗和神圣的分裂等等,这跟分析理性也有关系。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后世俗时代,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世俗的时代,超越了神学统治的时代,但现在世俗的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精神性的失落,所以又引起了宗教的反弹,所以我们现在又进入了一个后世俗时代,这个时代有很多宗教极端主义的出现。“我”和“非我”的分裂表现在“我”跟“非我”之间划了一个很明确的界限。我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权力,就在启蒙理性里面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我要保护我的权力。“我”和“非我”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知和行的分裂,尤其是在高等教学里面表现得很明显,哲学在古代是爱智慧的学问,现在成了智力游戏,但现在的生活,现在的世界范围内,我们回过头来看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统一的哲理。比如他的“知行合一”,合一对不对?万物一体,一体,就是认识到“我”和“非我”不是分离的。心即是理,心和理又统一起来,心理的统一就是世俗和神圣的统一,天人的合一,这个也可以概括成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形式和理想的统一,跟儒家一贯的精神贯穿下来。当代的为天地立心,从世俗中开发出神圣心,而不是把世俗跟神圣对立起来,分割起来,而是从世俗的人生中开发出神圣心来。
从“我”和“非我”的统一,万物一体我们也可以联系到整个世界,被一种零和游戏,我要赢就要让你输,这种零和游戏引起了很多的争端。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这是不一样的方式,合作共赢就是“我”和“非我”的统一,我跟你的利益、他的利益,甚至和整个宇宙的存亡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这样角度去看去生活是不一样的方式。”
安乐哲美前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
我们现在有一个意识形态,人是为了自己的,人是独立的。可是中国是另外一种形态,是有孝有敬的思想。中国的人不是为自己的,而是成为人的一个模范。个人主义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第二种选择,个人的模范是很少的。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翻译成英文是不一样的,是另外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感觉跟思想是一个二元论,内外也是一个二元论,这个意思不一样。这个二元论,还有身体跟灵魂的二元论,还有个人跟他人的二元论。如果我们用王阳明心的概念来了解我们人最后是什么东西,就会了解到我们是关系性的,是关系构成的,我们是过程性的,我们是传习性的。”
黄玉顺山东“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大学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儒学现代化可以追溯到阳明心学,这是阳明心学的最大意义所在。中国古代后期的儒学,大致分化为两种趋向:一种是“守成”的儒学,即帝国儒学的进一步精致化,其典型是宋代的“理学”,其根本特征是将“人欲”与“天理”对立起来,将“人心”与“道心”对立起来,而其所谓“天理”“道心”实质上是帝国伦理政治规范的形上学化,戴震斥之为“以理杀人”;另一种则是“开新”的儒学,即儒学的现代转化,其典型是明代“心学”当中的一些思潮,其根本特征是以心为本、以人心为天理,个体自我及其本真生活情感得以彰显。”
董平浙江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阳明研究会会长三智阳明研究院名誉院长“
把搀杂了私见混同于良知,这才产生了所谓的猖狂者的形态表现,把这个混同于良知,当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经验,这个历史的经验是值得我们今天继续的。我们今天在倡导阳明心学,倡导对阳明心学“致良知”的实践,一定要避免在我们实践的过程当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猖狂者,当之以玄虚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们应该回到王阳明所阐述的良知本身的意思。良知是具有公共性的,不是以一个个体的某种状态的变化,良知的公共性怎么讲,实际上很简单,按照王阳明先生的理解或者他的阐述,良知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原本是一个道,道哪里有你我之别?既然良知就是道,反过来讲,我有良知就是道在个体那里的本源存在,本源是一,是存在的普遍性,可以通过个体的方式来表达。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致良知”,就是通过个体的实践去表达普遍的道理,这是公共的,不是哪一个个体的。”
【天地文化基金会】天地文化基金会旨在结合文化领域和企业界的力量,支持和探索优秀中华文化的当代化创新与实践,构建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更为健康持久的和谐相处之道;与此同时,企业家群体进一步对经济发展和经营哲学进行创新思考与实践,贡献于大众福祉。
————————————
2016-10-20 14:52:04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