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我不关心郭德纲的人品,只关心他的玩意儿
○许石林
我只关心艺人的玩意儿即作品,不关心艺人的人品。人品好当然好,人品不好,玩意儿好也行;人品好,玩意儿不行,根本不行!我只关心艺人的作品。
再说,我怎么知道艺人的人品好不好?我有什么资格和途径去判断艺人的人品?再再说,我有什么必要关心艺人的人品?再再再说,当一个社会到了向艺人要人品的时候是不是很好?是不是合适?
当然,你要是很了解一个艺人的人品,一想起他就恶心得不行,一看见他就生气,也就没必要非看他的玩意儿,自寻恶心。
我觉得我这才是一个观众应有的正常心态。当然我这是很老式的看戏与看艺人的心态,跟现在把心仪的艺人当男神女神的粉丝不一样——
从前,乡镇有殷实人家过红白大事儿,请皮影戏班子演出,天刚黑就开戏,但事主、亲戚、帮忙的等等都正在忙,顾不上看,这个戏就是演给看纯粹热闹的人看的。一直演到深夜,也就是十点多,先前看戏的都熬不住,回去休息了,戏班的老把式即大腕儿也休息好了,主人家的管事儿的让人给戏棚子里摆上酒壶凉菜,老把式上场,尽情唱念,又时不时喝口酒,吃饭口菜。其实,那些老看戏的怕不过瘾,早早就嚷嚷让主人给把式“使点劲儿”,管事儿的在众目睽睽之下,给老把式手里赛点东西,说:去,给你俩个泡儿,今晚给咱美美地唱。老把式吸了这俩烟泡,上场后,将腰间的粗布腰带紧一紧,来精神了。老把式当然唱得好。
这里,谁跟艺人计较了?谁跟艺人要人品了?
中国人对待艺人,从前是有一个默契的心理共识,或者说有一个文化程式的,让我摘一段拙作《桃花扇底看前朝》的文字——
春秋时,晋献公欲称霸,发兵攻打骊戎小国。小国有小国的生存原则,打不过就投降纳贡。骊戎投降认输,骊君还将骊戎本地产的两个绝代美女骊姬和卓子献给晋献公,这极大地满足了晋献公的虚荣心,从此志得意满,专心宠爱两个美女。
骊姬的肚子很争气,生了一个儿子。骊姬原来出身很普通,得宠于晋献公后,养尊处优,有点丑小鸭变凤凰的感觉,是个“凤凰女”。她私下有个男朋友,名叫施,是个俳优即演员,所以叫优施。优施不仅人长得帅,脑子更好使,嘴还会说,所以深得骊姬的喜爱。骊凤凰不是存心要搞坏晋国,给骊国复仇,她是出于自己膨胀的私欲,想让献公把太子申给废了,改立她生的亲儿子奚齐为太子。这是个多么大的事儿!不好办。骊凤凰找她的男朋友、国家一级演员优施商量,优施很快就给骊凤凰出了一套策划案,包括离间、排斥、侮辱、明升暗降、调虎离山等办法在内的系统步骤,将献公的儿子们一个个迫害赶出去。
这一切都要从骊凤凰给晋献公刮枕头风开始。骊凤凰说,献公可以让枕头风刮倒,但是朝廷的重臣、贵族里克先生那一关不好过。优施说:没问题,我来搞定他。骊凤凰说:你拿什么搞定他?优施说:我的身份啊!“我优也,言无邮。”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俳优以声色娱人,身份卑贱,人们喜欢他们,却不把他们说的话太当回事儿,说了也白说,所以不跟他们计较。但是因为他们口蜜善说,又会讨人喜欢。所以他们的话能在别人不方便说的场合中说出来。话既出口,词句又巧妙动听,其实说了可真不白说。优施老师将这个现象总结为四个字:“优言无邮”,意思就是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尊贵的人,不跟优伶计较,别人不能说的话,伶人说了就没事儿。
今天的人普遍没有高低贵贱意识,因此根本不懂古人对艺人的宽容,今人比古人实际上拘谨,放不开。古人对艺人的言论有个理解的密码,这个密码给优伶说话的空间和自由比常人大,地位越高的人说话的空间和自由越小。但是,说话空间和自由都小的人却宽容谅解说话空间和自由大的人。这是万恶的旧社会存在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优施老师的“优言无邮”四个字,形成了传统上看待演员和演艺的共识、底线和默契。史上优伶利用这四个字,给君上进谏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敢拿皇帝开玩笑,君臣观而乐之,不以为忤。皆因“优言无邮”四个字有它特殊的语境,在这个语境里,大不跟小计较、高不跟低计较、贵不跟贱计较,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要求尊贵的人自我约束的社会,您之所以在史书和小说稗类中看到许多权贵豪强仗势欺人,那正是要把他们摘出来供世人唾弃的。贤士大夫,文必载道、行必顾文,其修身一丝不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言谈举止,端直贞正,自由度自然小,讲究的就是修养越高越尊贵,自由度越小。而优伶娱人,就不能用学士大夫的标准要求他们,故“优言无邮”,让他们享受更大的自由。换成现在的话就是,开会的跟演戏的有区别。
简言之,就是不跟演员及演戏的计较,只要不过分,不煽动颠覆国家、不演诲淫诲盗有伤风化的,一般不干涉。谁要是过分地干涉演艺、跟演艺界计较,反而是不为共识所接受。比如,哪个演员吸毒了,哪个演员的弟子又打人了,哪个又劈腿了,哪个又拍艳照了,等等,在这个共识之下,有朝廷刑律在,公了私了,各走各的门道,没那么全民激奋,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儿似的。
另外,有这四个字作为共识,就没有什么剧本审查、排练审查,文艺管得不那么具体,甚至没人管,都是上了舞台了,觉得什么地方的确太过了就纠正一下;实在不像话,就禁演。这个判断还不是一人两人,也不是某个机构,而是看当时观众的群体感受。
对那些俳优和他们所演的戏,讥刺社会、侮谩上司、调笑宾朋,被开涮的人不计较,看戏的人也因为这四个字并不全当真,在特殊语境下,有共识——您以为郭德纲几乎每场必说“于谦的爸爸李老先生”是真的吗?就是这个意思。也没有因为某个细节不合适跟剧团演员打官司的。就是说,因为这四个字的共识,人们会把戏当戏看。也可以说,这四个字类似高压锅的出气阀门,有了这个孔,能有限度地排放世道人心的某些压力。
——出于以上认识,我不关心郭德纲的人品,只关心他的作品。他如果犯法,有警察和法律管着,如果罪大当诛,我可能还会遗憾:啥时候还会有这么好的艺人。
我不关心郭德纲的人品,也就不关心其他艺人的人品,德艺双馨是让你们有上进心。可上进不得有个过程?我不能等你们全上进了再来看你们的玩意儿,谁都是错误中成长、带病延年。
2016年9月6日
————《桃花扇底看前朝》
2016-09-10 17: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