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刚结束了意大利之旅,一直有人问我有关意大利种种问题,这里凭借笔者的有限知识和经历做出解答——
1. 意大利人浪漫吗?
这个我没有明显感觉,我在意大利明显感觉到的是当地人面露为生计而奔波的愁容。我觉得所谓法国人浪漫,意大利人浪漫,这些说法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法国经济不好,意大利更是经济下滑,失业率高居不下,人们为了生存在奔波,谈何浪漫呢?我认为浪漫只属于少数人,对于绝大多数百姓,一日三餐和民生民计高于浪漫。
2. 意大利美食真得很棒吗?
在意大利前后七八天,除了一顿晚餐吃的是比萨饼,其他每天都吃的是中餐。赞美意大利美食的都是没怎么吃过中餐的人。和中餐比,意大利美食太过单调并缺乏创意。无非就是比萨饼、意大利面,再有就是肉食、海鲜什么的。只要是意大利的饭,基本上是吃第一口觉得还不错,吃第二口觉得马马虎虎,第三口就不想吃了。临离开最后一晚,笔者大街上东逛西逛,想看看这一晚吃什么好,结果最后还是来到中餐厅,吃的是炒丝瓜,简直是太美味了,心想,天下哪有比中国炒菜更美味的食品呢?
3. 意大利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意大利最有魅力、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遍地的古迹。每天走街串巷,基本上是五步一小古迹,十步一大古迹。因为古迹俯拾皆是,最后看不过来,索性决定凡是一千年以下的古迹都不看了,只挑一千年以上的看——这在法国是不可能的,法国的“古迹”基本都是近两三百年的(巴黎圣母院有一千年历史,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基本上是后来翻修扩建成的),而且基本围绕着路易十四、十五、安拖内特皇后、拿破仑一世、三世等一干人。在意大利,五百年以下的都算不得古迹。
意大利的古迹,每一处都有精彩绝伦的故事。比如说在庞贝古城,我来到了曾经参与刺杀凯撒大帝的一个人的家,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试想,在中国你还能找到荆轲的家吗?而且,看古迹一定要做功课,要熟知古罗马历史和《圣经》典故,否则看了也是白看。意大利不是休闲度假的去处,但是对于喜爱历史、艺术的人来说,这里是一生中必去之地。
4. 据说意大利人很开放,是吗?
我认为这是中国人的误解。相反,和其他西方国家比,意大利社会总体风气是趋于保守的。毕竟,这里守着梵蒂冈,教皇住在这里,梵蒂冈的势力影响着所有天主教徒,那么,城墙外的世界能有多么开放呢?这里大街小巷看不到任何艳俗的广告、海报、杂志,没有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迷,也没有泰国那么多的红男绿女。
5. 意大利人是不是很善于保护自己的历史古迹?
我认为这是中国人的误解。在古罗马斗兽场结识了一个在罗马就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北京女生。她认为恰恰相反,意大利人对于历史古迹保护意识不够,技术也没有美国先进。我认为,意大利古迹众多而且保留至今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意大利古建筑多为砖石结构,比土木结构更容易保留。历史记载,古罗马斗兽场曾用木材建造过,但是毁于大火,后改用砖石,方才保留到今日。第二,自公元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合法化后,古罗马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神权高于皇权,所以尽管岁月变迁、改朝换代,但是每个皇帝都不拆教堂,反而是接着翻修和扩建。第三,意大利人基本上比较懒散,所以老房子能接着用,就不会去拆了重建。
6. 意大利人是不是很有设计天赋?
我认为这也是中国人的误解和对洋人的过度美化。意大利确实出了世界顶尖的画家、雕塑家、设计大师,但是也就是那么几个而已,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等,并不代表意大利人个个都懂艺术。就好比中国有四大发明,并不意味着十四亿中国人都精通发明创造。在意大利走街串巷,能看到有独到设计元素的旅馆、商店、咖啡馆、餐厅少之又少;美妙绝伦的艺术只属于极少数精英,属于远古时代的留存,属于教会的世界。
7. 意大利人的英语好吗?
我感觉普遍不好,当然,这是和荷兰、瑞典、丹麦这些国家相比。酒店、餐饮业、旅游业从业人员会说英语,但是基本无法深入交流,因为他们大多属于背诵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固定脚本而已。大街上遇到的人大多英语不很灵光,问个路尚可,但是深了就无法沟通了。而且很多人的英语是学校课本里学来的,因此难免用词不是很地道。比如说航班上意大利乘务员挨个问乘客有无垃圾让他收,这个垃圾应该说“garbage”,而他问:“你有没有‘rubbish’”。当然他也没错,但是我一听就知道他是课本学来的英语。而且,意大利式英语不容易听懂,他们遇到“r”这个字母都打嘟噜,而且辅音结尾的单词喜欢加一个元音。
8. 意大利人粗鲁无礼吗?
这要看跟谁比。和中国比,文明程度总体上还是比中国强,至少这里人开车不向行人按喇叭。但是和日本和英语国家比,意大利人的确没有那么多的寒暄用语,这是他们的文化。加拿大人陌生人见面也要先问:“你今天好吗?” 其实他并不想知道你的答案。你要是在意大利跟陌生人问:“你今天好吗?” 他们多半会觉得你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