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我等平头百姓,会觉得买豪华车的人不理智,十几万块钱的车各方面已经很好了,何必多花一倍的钱,买台尺寸相近的豪华品牌汽车?
现在花上十几万块钱,确实可以买到不少品质相当不错的车,比如大众高尔夫、别克威朗、本田思域之类。如果肯花到20万,不管是轿车还是SUV还是MPV,都有更大尺寸的“精品”车可供选择。但你要打豪华车的主意,30万只算个起步价。
从实用的角度看,豪华车肯定是不“划算”的,30万的车,空间还不如人家普通品牌20万的大。买豪华车的人,肯定另有想法。
偶尔参加过一些豪华品牌汽车的试驾活动,开着车转上几个小时,觉得车确实很好,但未必值得花那么多钱去买。
这里边可能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缘故。自己不是有钱人,不是豪华车主,单靠浮光略影式的短暂试驾,没办法去领略豪华车主对于车的理解和喜好。
依稀记得,若干年前,某超豪华品牌汽车曾邀请媒体记者,在飞机上举办豪华宴会,想让记者们设身处地体验一下富豪的生活方式。这种想法很好,毕竟一个月只挣几千块的记者,评价给一小时就能挣几万块的大亨们准备的豪车,难免力不从心。用心也许不错,但我猜,当时的场面应该是尴尬的,西方上流社会那套繁琐而虚头巴脑的餐桌礼仪,让平时吃惯了苍蝇馆和自助餐的中国记者,体会到的只会是乡巴佬进城的手足无措。
现在,我们距离豪华品牌汽车越来越近,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开个奔驰宝马不是稀罕事。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豪华车车主群体,这些人中有真正的富翁,也有公司小头目、小业主、公务员,甚至还有工薪阶层。
他们为啥会选豪华车?
近期,参加了一次林肯MKC的“深度试驾”,连开了5、6天,算是初窥豪华车的门径吧。
美国汽车品牌自有其真爽可爱的一面,试驾也可以安排得这样随性。一台林肯MKC,千里迢迢地用板车托运到成都,大致给你个时间和线路,你就随便开吧。开到西宁,交给负责托运的板车司机即可拍屁股走人。林肯的品牌宣传语是“以不同,创不凡”,至少这种试驾方式确有不同之处——不像有些汽车品牌,试驾安排时间短得可怜,还派人跟着死看死守,好象怕把你家车开坏似的。
开车从成都出发,沿川西北上,跑国道、跑省道、跑高速,一路上有平原、有山区、有高原,有风也有雨,有阴也有晴,有时候一天跑二三百公里就找地方玩儿去了,有时候,一时性起会连续狂奔六七百公里。
天天开着这台MKC,开着开着,别人的车就感觉是自己的车了,厮混得有了感情,搞得在西宁交车的时候,一步三回头地依依不舍,鼻子都酸酸的,脑子里居然出现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名句。
抛开感情因素不说,这台蓝色的MKC,的确让我领略到了一些豪华品牌的独到之处。
豪华车,首先带给你的是一种氛围,从外到内,都有一种有别于普通品牌的气质。
比如,车主靠近车时,MKC的B柱上会亮起一排数字,据说按这些数字可以解锁车门,虽然我没搞清楚怎么用,但看上去好高级的样子;再比如,车主靠近车时,MKC不但会亮起部分车灯以示欢迎,如果是在晚上,还可以在车旁的地面上看到投影出的林肯车标。
拉开车门,满眼的真皮面料,座椅、方向盘,中控台、门板上,到处覆盖着皮料,顶篷内饰面料则是一种“翻毛皮”。
汽车的外观内饰,好比酒店的内外装修。不同档次的酒店,从门面上就能看出明显的不同;豪华车也会通过视觉和触觉上的档次感,拉开与普通车的距离。普通品牌中的高端车型,“装修活儿”其实也很不错,但跟豪华车比起来,总感觉差点意思。
MKC的起步动力是2.0T(国内目前只有2.0T车型销售,美国还有2.3T车型,据说今年也会引入国内)。我一向觉得,汽车动力够用就好,但开了几天MKC,又觉得动力充裕自有好处。在汶川前往九寨沟的213国道上,双向只有两车道,经常要借用对向车道超越大车。大货车还好说,速度比较慢,超车很容易完成,旅游大巴就不太好对付了,这些职业司机们开车激情十足,时速经常是80公里以上,过弯都不带刹车。借对向车道超车是有风险的,最好速战速决,开着MKC急加速超越大巴,确实比我平日里开的“普通车”利索不少。
跑长途,车子的舒适性就比较重要。MKC的主副驾驶座椅都有各种电动调节,我一天开六七百公里的时候,也没感觉腰不舒服。相比之下,有的车开个三百二百公里,就让人腰酸背疼,扭来扭来怎么都不舒服。MKC这种豪华品牌车,对噪音和震动的控制也明显比普通品牌好,车厢安静、悬挂舒适,路面传来的细碎颠簸可以有效过滤,乘客长时间乘坐也没什么抱怨。
一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想:买下一辆车的时候,一定要带电动座椅调节、一定要带座椅通风、一定要带全景天窗、一定要动力更好些、一定要车厢更安静些……后来终于想明白了,豪华车就是各方面都比普通车好一些,你只有买豪华车,才能各方面都上个层次。
想归想,豪华车毕竟不是给普通阶层准备的,也许这辈子我都不会去买一台豪华车。因为平头百姓买车,总归要讲“性价比”,而面对豪华车,你别去谈什么性价比,它根本就不是指着这个吃饭的。
开了几天林肯MKC,心理上有微妙的变化。在旅游景区、高速服务区、饭店门口停车的时候,颇有些“人前显贵”的小得意。这车虽然只是个紧凑级的MKC,但毕竟是豪华品牌、毕竟是30多万的车,而林肯对于中国人来说,又是豪华品牌中“熟悉的陌生人”,走到哪里,还是能吸引一些眼球的。
开价格较贵的豪华车,自己暗自小得意,别人看你的眼光也会有不同。在中国目前这种发展阶段,汽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阶层标志物,不信你看,停在五星级酒店门口的车,跟停在快捷酒店门口的车,完全是不同的档次,两种酒店中出没的人群,也不会是一个阶层。
以车识人,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常识。碰到开豪华车的人,大家无形中会觉得人家是成功人士,碰到开几万块钱车的人,又不由认定此人尚需奋斗。亲戚朋友之间,会以车的档次,判断人混得怎么样;陌生人开车在路上,更会靠车的档次判断人的层次——碰上开好车的人,油然心生羡慕或不忿,如果人家开的是便宜车,难免会生出一点优越之感。
豪华品牌汽车,带给车主的满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会从旁人的眼光中,收获一种精神上的奖励。
正因为汽车是人们流动展览自我的最佳道具,就会有人愿意为这个道具多支付溢价。我们看到不少买车的人,买车时都愿意踮脚往上“够一够”,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尽可能买档次高的车。由于买豪华车能更好地“脱离群众”,一些原本是“群众”的人,也会咬牙买台豪华车,表明自己有能力在群众中脱颖而出。
跟普通车比起来,豪华车的定价肯定是偏高,但豪华车的主力消费人群,口袋里的钱足够多,对价格的敏感度就大大下降。工薪阶层买个车,一万两万的差价就觉得是个大数,翻来覆去地思量半天也难以决定;对于富翁来说,十万二十万也不是个大数。咱觉得花几十万买台豪华车不划算,人家觉得买车就要买豪华的,普通车还开不惯。
豪华车会有更多的品牌溢价,买豪华车,很大一部分钱是花在了品牌上。从“性价比”的角度看,这不划算,但事实上,普通车与豪华车之间,不但有价格上的一道坎,还有品质上的一道坎,换句话说,你花不到那样一个价钱,你就买不到那样一台车。豪华车,形象和品质就是要高,价钱就是要贵,因为它是给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准备的。
这又让人想起林肯汽车的宣传语,“以不同,创不凡”,虽然林肯想强调的是自己的个性,但事实上,所有豪华车强调的就是跟普通车的“不同”,并以这种“不同”,获得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市场。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豪华车开多了,会把胃口吊起来,再开普通车时,真有可能觉得哪儿哪儿都差点意思。好在我开林肯MKC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回家后开了开自家的普通车,感觉还过得去。不就是噪音大点、底盘颠点、动力平淡点、座椅舒适性差点、音响凑合点吗?不就是没有全景天窗、自动泊车、电动尾门、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吗?
——————————————————————————————————
“东拉西车”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7-10 1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