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日本学校“部活”多让师生累成狗
Friday, March 25, 2016 5: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日本天天“蒋”【3月25(星期五)篇】

  强烈的集团意识,是日本人赖以生存的“法宝”之一。这种意识不但体现在走入社会后的公司等职场上,也深刻反映在各级学校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各种校内兴趣小组的“俱乐部活动”,日语简称“部活”。由于“部活”集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培养兴趣等多重功能于一体,长年来一直是日本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部活”正在悄然变味。

   看名字就知道,涉及外语学习、体育运动、音乐书画等各领域的这种兴趣俱乐部,原本应建立在自愿基础上。不过,根据日本机构的统计和调查,“部活”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里变成了一种强制性项目,被校方写入校规。即便是不以成文做出强制规定的学校里,高达9成的学生也加入了各类俱乐部。

  一时间,师生成为了各式俱乐部的“奴隶”,学生们对挑选和加入俱乐部不敢掉以轻心,老师们则因负责俱乐部指导疲惫不堪。不仅如此,不少俱乐部指导老师拿着4天不足3000日元的指导费,无奈地充当“半志愿者”,苦不堪言。

   那么,本应成为学生繁忙学业之外的轻松调剂的“部活”,因何却成了师生的共同负担?究其根源,除了日本学校延续着以“部活”促进集体生活的因素外,似乎还有着更多新的成因。

  首先,全国校际大比拼成风让学校头顶名誉压力。善于发挥集体合力的日本社会,向来钟情于举办各类集体表演比赛,女子合唱团大赛、男子吹奏乐冠军赛,而校内兴趣俱乐部大多是其主力。有比赛就有名次,就有声誉。这让原本以兴趣为宗旨的俱乐部活动,变得更“功利”。学校为了量化目标,也只好使出全力,从而把“入部”压力转嫁到师生身上。

   其次,学生能力与成绩评定和“部活”挂钩。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教育界出现“不仅以纸面成绩论英雄”的意见以来,“部活”开始成为素质教育的代名词,体育、文艺活动能力也被当作“全面发展”的硬标准之一。随着学校竞争、学生竞争的白热化,本为培养业余爱好与兴趣的“部活”,逐渐走到台中央,影响着学生的在校评定。

  最后,填充单调无味的学生课余生活。受到社会整体发展阶段的影响,时代的闭塞感也在向学校蔓延。在生存危机、社交障碍等各种顽疾面前,“部活”也成为不少学生寻找自我精神安抚和归属感的方式之一。换句话说,找到了“组织”,心里才踏实。

  其实,“部活”原本是学校内部的一种自主活动形式,但从学生评定到学校名誉,甚至到某些职业体育、音乐选手的培养,都被挂靠在小小的“部活”上。以至于一些日本教育专家开始高呼,要马上为“部活”减负。但是不管怎样,日式“部活”的存在,虽然有利有弊,但仍然是无法忽视的日本社会文化之一,值得观察和研究。

 

2016-03-25 05:26:06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fb6320102w89k.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