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
周碧华:当传统写作插上网络的翅膀(图)
Monday, January 25, 2016 16: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60后”的周碧华在网上与“80后”、“90后”甚至与“00后”一起玩论坛、玩博客、玩微博、玩微信——
|
“网络老顽童” “骨子里是诗人”
|
|
|
|
湖南日报记者迟美桦
【人物档案】
周碧华(洞庭一郎、洞庭骚客):男,1963年生,湖南安乡人,供职于常德日报社。中国作协重点网络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权力·人大主任》、《桃花劫》散文集《春天是件瓷器》《幸福的流放》诗集《逝去的雪》《涉江之舟》通讯作品集《踏遍青山》。
一个“60后”传媒人,能用五笔盲打熟练地写作,在网上与“80后”、“90后”甚至“00后”一起玩论坛、玩博客、玩微博、玩微信……这就是人称“网络老顽童”的周碧华。
进入媒体前,周碧华是一名中师教师。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文学创作。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他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1992年底,周碧华考入常德日报社,繁忙的采编工作让他一度中断了文学创作。
2005年12月,周碧华受命创办一份纯文学杂志《朔方·散文时代》,自负盈亏,咬牙坚持了一年。但他开心不起来,因为杂志“叫好不叫卖”。他同时将每期作品上传到《散文时代》网站上,很短时间内点击量竟达几十万人次。这让周碧华震惊。他敏锐地感觉到:网络时代就要到了。
随后,周碧华在新浪网上以实名注册了博客。很快,他在新浪博客占据了一席位置,时评经常被导读到首页。其中,写袁隆平买车的一篇杂谈一天点击量达200万人次。有了影响,搜狐、凤凰、网易等10多家网站邀请他在其网站上开通博客。
网络上收获超高点击量时,周碧华的头脑相当清醒。他说:“我骨子里依然是一个诗人,我必须先将平台打造好,然后将自己的作品‘推销’给网民”。
机会来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那天,周碧华在报社值晚班。那一幅幅记录汶川地震的图片,触动了他的诗情。5月13日凌晨,他打开电脑,含泪写下了《悼四川死难师生》。这算是当时较早上网的“地震诗歌”了。随后几天,他创作了《搂紧我,爱人》、《那只手,那支笔》、《谁在地狱点亮太阳》,引起网络疯狂转载。其中《搂紧我,爱人》,仅在新浪博客点击量就超过20万人次。5月22日晚,湖南卫视直播了大型诗歌朗诵会《坚强同行——五月的烛光》,为汶川地震灾区募集善款。白静、丁文山朗诵了周碧华的这首诗歌。6月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大型节目《我们》策划了儿童节特别节目,为灾区儿童募集善款,周碧华朗诵了《那只手,那支笔》,听哭了电视机前多少人。《汶川地震诗歌漫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王美春著),大篇幅点评了周碧华的“地震诗歌”。
大红大紫之时,周碧华对网络文学进行了冷静的思考:文学创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尽可能更多地拥有读者,影响人的灵魂。他曾在新浪网上连载过长篇小说《权力·人大主任》,还一度进入月排行榜前10名。他也曾在搜狐网上连载过长篇小说《特别护理》。但他中止了与网站的合作。因为他觉得,在网上写作,必须每天更新,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给套住了,不会有创作的愉悦感。
|
(原载湖南日报2016年元月24日9版)
附:由于版面有限,关于我对网络文学的认识有所删节,完整版如下:
这不能不引起他对网络文学的思考。文学创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尽可能更多地拥有读者,影响人的灵魂。他曾在新浪网上连载过长篇小说《权力·人大主任》,还一度进入月排行榜前十,在搜狐上连载过长篇小说《特别护理》,但他终止了与网站的合作,因为在网上写作,必须每天更新,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给套住了,它不会带来创作的愉悦感,这也不是他所要的生活。真正的文学作品,它必须是遵循创作规律,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它必须是作家发自内心的一种冲动,而非被动地制作。因此,他认为谈繁荣网络文学,必须走出一个误区:网络仅是一种平台和传播工具,文学就是文学,没有网络文学和非网络文学之分。如果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字并不符合文学的标准,即使有再高的点击率,也是没有传承与欣赏价值的;如果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但停留在只发表在纸质的文学期刊上才算是“权威的”“正宗的”,一定是腐朽的观念,没有赢得更多的读者,就没有达到影响更多人的目的,除非只玩孤芳自赏。因此,网络文学应该是一种有机地结合,即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借助网络这种新工具和新载体,传播给更多的读者。
相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