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
霍山石斛炮制技艺传承人何祥林
Tuesday, December 29, 2015 20:54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不忘初心育“仙草”
冬日暖阳穿透深山薄雾,在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的大山深处,一丛丛翠绿的石斛被“挂”在树干上自然生长,在林间的地里也种植着石斛,这里便是霍山石斛原种建设基地。
“回归自然的仿野生种植,保留了生物多样性的种植环境,种植中人为干扰因素很小,最多就清理下杂草,根本不施肥也不用农药。”12月10日,在霍山石斛原种建设基地,该基地负责人何祥林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株米斛跟记者介绍道,“这样的种植方式更能保留石斛天然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石斛,培育建立林下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引导林农开展林下石斛种植。”
何祥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霍山石斛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云峙的唯一传人。谈起霍山石斛炮制技艺,平时寡言少语的何祥林立马打开了话匣子。“枫斗的出现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实践证明,新鲜的石斛不能长久保存,而通过药工将新鲜石斛加工成枫斗以后,石斛就不易霉烂、虫蛀和变质。现如今加工枫斗的重点地区为安徽、浙江和云南等地。各地的加工方法有所不同,浙江和云南加工的铁皮枫斗均为螺旋状,而我们霍山石斛的枫斗呈现弹簧状,俗称‘龙头凤尾’。霍山石斛枫斗传统炮制技艺于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我父亲即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云峙手中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何祥林跟记者侃侃而谈,“霍山石斛枫斗(龙头凤尾),以霍山石斛茎为原料,经分拣、清洗、炒制、绕条等十八道工序制成的弹簧状干品。其茎基部保留有部分须根,并与茎稍分别翘出,形成昂起的龙头和翘起的凤尾。”
为了更好地传承霍山石斛炮制技艺,2001年,何祥林辞去医药公司工作,回家专心从事霍山石斛的研究开发、利用等工作。他不但认真地接受了父亲对石斛的培育、炮制技术的指导,还积极地向国内石斛界知名专家学习。先后学习石斛分类方面的知识和石斛深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整理了有关霍山石斛枫斗炮制和应用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收集了从西汉到现代1700多年的有关霍山石斛的珍贵资料。近十年来他先后获得省级成果三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4年,他和中医药大学经过多年选育的霍山石斛1号、霍山石斛2号通过省级鉴定登记,并获霍山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霍山石斛就是米斛,直接采摘称为‘鲜条’,采摘烘干后俗称‘枫斗’,跟铁皮石斛和铜皮石斛相比,药用和保健价值更高,市场价格也更高。然而霍山石斛的广泛推广也给自身带来了‘烦恼’。”据何祥林介绍,目前,石斛品种繁多,市面上常见的有马鞭石斛、光节石斛、黄草石斛、紫皮石斛、铜皮石斛、铁皮石斛和霍山米斛。其中霍山米斛当属精品,但产量极少,铁皮石斛也在上等之列。由于铁皮石斛等级高、价格贵,常常被等级较次的石斛“冒充”。谈起目前霍山石斛在市场上的种种乱象,身为霍山石斛协会会长的何祥林表示自己更有责任做好“霍山石斛”这张名片,“为了保证霍山石斛的可持续发展,我和我的父亲始终致力于霍山石斛(米斛)的原种保护和推广,建成了近两百亩的霍山石斛野生原种保育基地,计划2016年建成霍山石斛种源基地,规范原种和种源基地建设,实现科学育种,为霍山石斛企业提供正宗且高品质的霍山石斛原种。”
山路崎岖,但不管刮风下雨,何祥林总会跑到山上去看看霍山石斛原种基地里的石斛,观察石斛的生长情况。“2015年2月,我父亲去世了,作为霍山石斛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唯一传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把霍山石斛炮制技艺传承好,把霍山石斛原种保护好。”何祥林如是说。他还先后多次联合省林业厅、科技厅、农委等单位,进行霍山石斛栽培、加工培训,累计人数达1000多人。
“标准问题是石斛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产品之所以优劣不分,真假难辨,最大的瓶颈就是标准问题。”今年何祥林参与制订的地方标准“霍山石斛枫斗加工技术规程”,通过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目前,何祥林等人在积极地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同时,也参与到石斛产业的国家标准的制订。如今,他所在的王家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石斛专业村、枫斗加工专业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谈到今后的发展,何祥林满怀信心地表示:“霍山县对石斛产业发展的政策好,环境条件优越,给种植石斛的农户们提供了宽松的大舞台。我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为霍山石斛种植户提供优良种苗和技术服务,让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道路。同时,作为霍山石斛人,我也有一种使命,不仅将霍山石斛原种保护好,也要将霍山石斛炮制技艺传承好。”本报记者鲁艳艳桑宏
相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