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你可知道,美国的“黄祸”主角是日本?
Tuesday, September 1, 2015 6: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说起“黄祸论”,很多人都认为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是“中国威胁论”的上半部。但是很少人知道,进入20世纪后,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眼中的“黄祸”,已经转向日本人,尤其是二战开始后。这种种族歧视和恐惧相掺和的敌意心态,直到1990年日本房地产大泡沫爆裂后,才被美国人逐渐放在一边。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大选候选人提名大战中,仍有人把日本人比喻为“黄祸”。

“黄祸”的主角,怎样从中国人转移到日本人的?“冰镇热点”为你解密。

总统参选人对日本恶语相向

 

当美国2016年大选各路“神仙”纷纷出场时,商业大亨兼电视名嘴和作家的特朗普,凭借其口无遮拦和非政治家风格,一路领先共和党候选人民调。他的演讲经常引起争议,不讲政治的政治家正在重置美国选战议题。

引起争论的包括对日本的态度。为了“让美国强大”,他一连扇出几巴掌,批评墨西哥的移民,攻击中国的崛起,最让人议论不休的是他抨击日本人是“黄祸”。他说“很多国家都在用鞭子抽美国……我尊重日本,但我们必须打回去!”

说起日本,特朗普有点儿怒不可遏。他说日本每年往美国倾销几百万辆汽车,而美国往日本又能卖出多少辆车呢?2014年是597辆雪佛兰,好像这个美国公司在日本根本不存在。

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对美国太不友好了,美国接受日本的电脑和汽车,这个那个的,而他们却不允许我们出售美国食品,附以高额关税,因此美国要打回去,要让日本超市充满美国食品,从多力多滋玉米片到牛排。

很多人笑特朗普还沉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反日情绪中。1986年,美日出口额不相上下,单就日本车的进口而言,就达到美国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的确让美国人惊恐日本要掌控美国。而今美日贸易额早拉开了距离,2014日本出口总额6838亿美元,而美国出口总额则达到16万亿。

 

“黄祸”最初以中国人为主

 

“黄祸”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1895年捏造的。他命令宫廷画家赫尔曼·奈克法斯(Herman Knackfuss)画一幅画,画名就叫“黄祸”。画中七位天使一样的人物分别代表德、英、法、意、奥、俄七个西方国家,她们拿着长矛与盾牌站在一处悬崖上,头顶是一个大十字架的背景,大天使米歇尔(Archangel Michael)站在崖边,表情严肃而神圣地说:“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与你们的家园!”在悬崖深涧、隐约的山河城廓的那一边,半空中悬着一团奇形怪状的乌云,乌云中心闪现着一团火焰中佛陀的坐像,骑在一条中国式的恶龙身上。

“黄祸论”的出现是东西方交锋中产生的,首先是恐惧。在成吉思汗和蒙古大军血洗欧洲后,西方人担忧来自东方的威胁,把种族恐惧、另类文化、性饥渴和征服西方的意志,合成为“黄祸”,或者“黄色恐怖”、“黄色妖怪”。

其次是鄙视。从游记、学术著作、亲眼所见中,表现出对东亚人尤其是中国的“看不起”。比如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安森在其1748年出版的《环球旅行记》中,把中国人描述成 “欺诈、贫困、堕落、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同一年,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把中国人写成“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中国人“自然地倾向于隶性的服从”,他们“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他甚至说“在中国,欺骗是准许的。”1795年,斯当东出版了《英使谒见乾隆记》,以马嘎尔尼使团在华经历为“根据”,向欧洲展示的中国形象是一个“几百年或上千年都没有进步”的“泥足巨人”,“商人欺骗,农民偷盗,官吏敲诈勒索他人钱财”,他们“禁闭妇女、残杀婴儿、奸诈、残酷、胆怯、肮脏,对技术与科学一窍不通,对世界一无所知”。

随后发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似乎也为此找到了注脚。加上19世纪中国劳工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做苦力,勤劳程度远高于白人,于是白人把华人污蔑为“缺乏人性,疯人,原始人,设法掌控某种力量”。《纽约先驱论坛报》的社论说,“中国人的是不文明的,不干净的,肮脏的,没有任何更高层次的国家和社会关系,性情贪婪而敏感,每个妇女在最低要求都可以成为妓女”。1882年美国议会通过排华法案,驱赶中国人。

1899年美国报纸发布的这幅漫画,表达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残酷、愚昧且图谋强奸白人女性。黄皮肤+野蛮+性饥渴,成了“黄祸”的标准像,黄也便成为黄皮肤与黄色下流的混合色。以后“黄祸”的主角变成日本人,也没有改变这个基本形象。

“黄祸”主角是怎样转向日本人的

 

进入20世纪,日本移民大批涌入美国。更让西方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具有地缘政治重要性。这一结局让西方人感到,亚洲国家战胜白人、基督教、欧洲国家,不是能否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于是“黄祸”甚嚣尘上,日本人成了主要攻击对象。

在这张明信片上,展示着美国人对1905年日俄战争后的日本形象。好色之徒代表日本人,色眯眯地望着裸体的白人少女,假装很有仁慈心,但实际上要强暴她。

日本人开始扮演“黄祸”主角,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实施排华法案后,美国西部地区急需农民工,于是从日本和印度移民。从1860年到1940年,有近28万日本人移民到美国本土和夏威夷。那里的白人因此恐慌,担心亚洲人抢了他们的工作。为了保护白人的利益,加利福尼亚通过法律,禁止日本人和印度人获得土地所有权,不能成为地主。1917年美国通过移民法案,禁止日本等大多数亚洲国家人口向美国移民。

20世纪初的美国,种族主义是“黄祸论”的核心,夹杂着白人丢掉工作的担忧。反对亚洲移民,禁止他们成为地主,明显具有经济意义。这种心态在目前重演,美国人担心亚洲国家强大起来,或许会超过美国的经济能力,并且夺走美国人的工作。

这张漫画是丑化日本人,标题是“日本鬼子携带着可怕的病”。加州及其他西部州、机会主义政客、新闻记者、白人工会,把曾经戴在中国劳工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戴在日本人头上,说日本人将在美国泛滥成灾,掌控美国,腐蚀和污染白色人种,是一伙阴险且凶残的异类。

美国人还鼓吹日本人的生存能力比美国人强,因此给予比白人更低的工资,更恶劣的居住环境。日本国内早期的军国主义行径,也让美国人警惕,接二连三地告诫“黄祸”在蔓延,随时随地会对美国大陆发动侵略战争。


有部名叫《欺骗》(Cheat)的电影,反映着老美对日本“黄祸”的恐惧与鄙视:名叫菱木刀利(Hishuru Tori)的日本好男人,很西化,混迹于长岛的上流社会,外表看是个没有性欲的人。但实际上,他是个性虐待狂,把白人家庭主妇伊迪斯(Edith Hardy)勾引到自己充满日本艺术感的书房后,便露出真容,试图强奸她。刀利因此成了“黄祸”的艺术形象,试图打破白人社会已经形成的种族秩序和性文明规则。这部片子在1915年放映后,在3年以后重拍再放映。

另外一个著名案例,是美籍日裔米田刚三的婚事,真人真事。他从小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当日军入侵东北三省时,他回国抗议,反对侵略。逃脱日军追捕后又返回美国,参加洛杉矶举行的反战示威。因为他是日本人,被美国警察抓捕、行刑逼供,投入监狱。碰巧的是监狱长是位白人姑娘,号称“红色天使”,乐于助人,把奄奄一息的米田刚三从监狱送往医院,救了一命,两人产生了爱情。但加州不允许白人和日本人结婚,他们只好借钱到西雅图结婚。二战期间,他成为美国情报机关的日语翻译,一直保持着共产党员身份到1999年去世。

二战时期的“黄祸”专指日本

 

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人更觉日本“黄祸”已不是威胁,而是必须面对的挑战。这时候不仅日本是美国的敌对国,在美国的日本人也成了敌对人种。美国怀疑在美日本人与日军秘密联络,提供情报和物资之类。不管对美日究竟持什么态度,大约12万日本移民被关押,资产全部没收充公,经济能力被彻底摧毁。

一个不可忽视的变化是,二战开始后,美国把中国人从“黄祸”中删除了。不仅中国与美国是盟国,并肩作战,况且蒋介石信奉基督教。中国人民奋勇杀敌、在艰难岁月坚持抗战,赢得美国及世界的尊重。

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不仅野蛮残杀手无寸铁的平民,而且兽性大发强奸妇女,还提出接管他国主权的“大东亚共荣圈”勃勃野心。这些暴行被许多西方人士所揭露,日本人的“黄祸”形象在美国人中可谓入心入脑。

日本在韩国和中国强征“慰安妇”,成为日军泄欲的工具,更让日本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黄祸”。中韩文化传统中,女子结婚前是不能有性体验的,日军的行为成了典型的强奸、轮奸,加剧了老美把“黄祸”标签快速贴到到日本人脸上。

而日本的报纸宣传中,也把美英白人丑化为“次人类”,称作“白祸”、“白魔”,说美国白人要加入海军,首先要杀害他们的父母,其次是强奸一位亚洲女子,才能具备参军资格。

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媒体称作是“黄祸爆炸。曾经警惕了50年日本“黄祸”的赫斯特报业集团,在社论中说盟军对德战争是“家庭纷争”,德国不会摧毁西方文明。但对日战争则是东西文明之间的战争,是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的种族战争。在美国报纸上,日本人成了“黄祸”、“黄虫”、“黄猿”、“黄猴”。

日军把战俘当做苦工加以奴役,也让更多白人切身体会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冷酷。这种仇恨,也放到“黄祸”这个筐里,直指日军的人性丧失。

二战期间,日本不仅与美国白人殊死作战,也在疯狂屠杀亚洲的黄种人。在日军血洗菲律宾、把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军逼到海里撤退后,西方特别是美国人眼中的“黄祸”,就是日本人了。

1944年的美国民调显示,13%的美国人希望把日本人从地球上抹掉。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丹尼尔·戈德哈根在书中写到,“一点也不用惊讶,为什么美国人赞同对日本进行大规模屠杀,从东京大轰炸到使用原子弹,那一系列的行动是为了拯救美国人的生命,日本人真是咎由自取。”

美国1980年代的“黄祸”恐慌

 

二战够美国彻底征服了日本,占领了日本,“黄祸”也便失去价值。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越来越感到来自日本的威胁。北美有句传言,说东京一间作坊里的产值比整个加拿大的地产总值还要高。日本皇宫的价值,等于美国加州的全部产值。

在和平宪法保障下,日本埋头于经济重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人富得流油,在全世界横行。比如日本的一家保险公司,以3990万美元的世界拍卖最高价,获得著名画家梵高的经典作品《向日葵》,令西方人目瞪口呆。日本商人不仅对汽车、电器、摩天大楼感兴趣,对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钢琴都感兴趣,都想收购。美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担忧是,“难道日本要买下整个美国?”


让美国人更加担忧的是,日本在二战后获得的能量似乎比战前还要强大。不仅学会了与美国的资本主义相适应,而且还改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的弥补与创新。日本人果然厉害,1986年在贸易出口总额上几乎与美国等量齐观。日本人会抢走美国白人的工作吗?这种威胁近在眼前。

日本不仅能赚钱,更为关键的是象征意义上的强势,大有超过美国的风头。1989年日本三菱公司买走洛克菲勒中心,成为“日本兴起、美国衰落”的象征。这个建筑在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的建筑群,也是标志着装饰艺术风格建筑、资本主义的地标物,其意义的重大,早就超过建筑本身了。但如今,却被日本人拿下了,给美国人的震撼不亚于当年日本人感受原子弹爆炸的震撼。


在汽车工业上,日本的攻势更是凌厉。1988年美国进口车中的一半产于日本,美国到处都是日系车。美国汽车制造商为推销美国车,不惜在广告中加注种族主义暗示,或者加重二战色彩,给人留下要像打败日军一样打败日本车,并且把日本的对美贸易攻势看做是“经济上的珍珠港偷袭”。

美国的反日情绪达到歇斯底里,从一件残暴的谋杀案中得以体现。在汽车城底特律,两位失业的汽车工人把一位美籍华裔当成日本人给残酷杀害。尽管美国白人认错了人,但却显示蓝领的美国白人对日本工业的普遍性仇视与担心,把效率更高、更关切用户需求的日本企业精神当成“黄祸”敌视。

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爆炸了。一年时间内,日本的日经指数狂跌,股市市值蒸发了2万亿美元。美国人有点幸灾乐祸地说,谁让日本给美国的资本主义投媚眼?没勾引到白人投资,自己倒栽了。这种带有黄色性感味道表述,多少表达了美国人对日本“黄祸”的记忆犹新。


从此以后,美国人在也没有对日本人提“黄祸”了,也没有用“黄祸”来贬低、侮辱其他亚洲国家。日本的全盛期终结了,但没有衰落。

接下来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动辄发动战争,干预他国事务。于是,“霸权”一词的使用频率在快速提高。这不是一个褒义词,掺和着霸道、不讲理、欺负弱小、为所欲为的复杂情感色彩。

THE END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请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或者搜索newsreading


本公众号由合胜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2015-09-01 06:26:31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e8b230102waru.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