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这是个美好的季节。在这个高纬度的城市,我所在的城市,芳菲渐尽,桃李刚刚落了果,樱桃已经熟了。想一想十多年前刚搬进这里时,这些果树不过是细弱的树苗,而随着物业人员的更迭,当年种树者几乎没有机会享受今天的果实,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遗憾吧。
种树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高速发展了十多年的中国汽车而言,今天已经取得骄人业绩的民营自主品牌固然值得尊敬,而那些为了中国汽车未来发展而投巨资培养人才的车企,就更值得尊敬。他们,是在营造着这个国家的汽车未来。
有这番感慨,源于一个新闻:6月23日上午,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及王后玛蒂尔德一行参观了北京吉利学院,并接见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双方共同种下了“友谊之树”。这棵树,会见证这个学校、这个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兴旺发展的。历史在未来会铭记住今天“种树的人”。
这样的“种树者”,非远见卓识者不能任之。
“树种”非今日而发。
如果没有2000年吉利在自己的发展初期就建立的这所大学,这棵今天由中比双方种下的树就没有生存的土壤。而在2000年,按照许多民营车企的思路,李书福有太多远比建立一所大学更值得做的事情——这所大学培养的人才果真有所回报,至少也要在6年以后,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车企而言,这个行为太过“奢侈”。
如果没有2010年吉利推出的
“千人研究生培养战略”,吉利不会有今天的“桃李天下”,不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因全身心的投入汽车人才的培养而受到世人的尊敬。
这个计划的启动,恰恰选择在了中国汽车的发源地长春。并购沃尔沃成功后的吉利首先想到的是更大规模的吸纳人才:吉利集团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有相应工作经历和突出技能的历届本科毕业生,根据培养方向,与全国著名高校联合对其进行研究生培养。此后吉利根据集团发展需要和签约高校特点与全国9家高校联合打造吉利高级人才。通过这一手段,吉利在随后的几年里培养出大批“用途”更明确的专业人才。
如果没有吉利当初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毅然购并沃尔沃,就不会今天中比双方共同“种树”的契机。
2015年是中国-比利时及中国-欧盟建交40周年,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及王后玛蒂尔德于6月20日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正是因为这个“大日子”。菲利普国王作为外国元首第一次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到访民办高等院校,既源于对一个购并欧洲知名汽车品牌车企集团的尊敬,更源于对一个矢志不渝兴办民间教育者——李书福先生的尊敬。这种尊敬,不仅仅体现在授勋与会见上,更是落地生根——在李书福和菲利普国王的共同牵线下,比利时根特大学和吉利集团旗下的三亚学院和吉利学院已达成了合作共识,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上有更多合作与交流。当初吉利购并沃尔沃,为整个欧洲了解中国民营自主汽车品牌打开了一扇窗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购并沃尔沃,不仅显示了实力,更要有文化包容的胸怀。对于李书福这样“草根出身”的车企集团领导者而言,难能可贵。而今天沃尔沃在中国市场所取得的成绩,验证了当初决断的远见卓识。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及夫人彭丽媛在菲利普国王及玛蒂尔德王后的陪同下,参观了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并共同为沃尔沃汽车出口至中国的第30万辆车揭幕。随后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盛赞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是“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投资’和‘欧洲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利共赢的桥梁。”而这座桥梁,吉利、特别是李书福,是最重要的搭建者。
作为吉利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不仅主导了吉利控股集团对沃尔沃汽车及伦敦出租车的并购,为两个世界闻名的汽车品牌全面复兴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及人力成本,而且他更积极投身于文化教育事业及国际文化交流,吉利控股集团投资数十亿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学院(原北京吉利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今天已经为中国汽车工业和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一棵棵“树苗”正在茁壮成长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茂密“森林”。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种树者”。
2015-06-25 01: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