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曹雪芹纪念馆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老屋(北京植物园内)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一座小型乡村博物馆。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1]
(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3] ,曹顒遗腹子(一说曹钪樱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5]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3]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在这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里,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18间房这地界过去说是穷困潦倒,现在谁要是有这样的一套房产那可真是富甲天下了。
1971年年初,北京香山正白旗村39号院北房西单间的二檩折裂了,拟进行修缮。4月4日女房主人陈燕秀收拾西屋往外搬东西。她在搬床时,床板上的铁钩把西墙上墙皮碰掉一块。突然发现就在碰掉墙皮处露出了墨写的斑斑字迹。她对此十分好奇,便试着轻轻地、慢慢地揭剥旧墙皮。谁知越揭越多,竟然把西墙南半壁的旧墙皮基本揭掉了,字迹赫然,写了大片毛笔字。男主人舒成勋那天外出办事,晚上回家后,拿着手电进到小屋细看:字迹占满了西墙的大半部,字名排列有序,有的整齐、有的呈菱形,有的呈扇面形。
舒成勋先让外甥郭文杰照了相,之后便报告给了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
富贵途人骨肉亲,
贫贱骨肉亦途人。
试看季子貂裘敝,
举目亲人尽不亲。
岁在丙寅清和月下旬偶录于抗风轩之南几拙笔学书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真不错
关于这些文字的来源,网上这篇文章介绍的比较详细:四王府小学壁画的姐妹篇——曹雪芹香山故居的题壁诗(1)
室内陈设为清代式样,光线极暗,这是用勉强拍摄下来的,画质极糙。
古时这里的窗户应该为纸糊的窗户纸。北京地区的窗户纸和东北不一样,是贴在窗棂的里面。
院落很大,显得很有品味
院内有个邮局,当然即是为游人服务也是为人民币服务–赚钱的
院墙___虎皮石墙是用和虎皮颜色搭配最相似的天然石料。虎皮墙砌墙专用。红黄棕白青五色混搭。五色虎皮石。五色虎皮毛石。
虎皮墙,围住的是,城市里的乡村风。古村的朴实自然,浑然天成。散散的生活散放的石块幽幽然然适用公园,庭院围墙。
中国古建的一种围墙形式,用形状不规则的毛石砌筑,毛石之间用灰勾缝。灰缝与石块轮廓吻合,其形状犹如虎皮上的斑纹,故而称为“虎皮石墙”。虎皮石墙外观质朴,多用于寺庙、城堡和产石区的宅院。
网上资料:
曹雪芹纪念馆,新中国为纪念清代文学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而兴建的主题纪念馆。全国共有三处: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1983年4月22日开馆,傅杰题写匾额“曹雪芹纪念馆”;南京曹雪芹纪念馆位于南京市乌龙潭公园内;辽阳曹雪芹纪念馆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
曹雪芹纪念馆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老屋(北京植物园内)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一座小型乡村博物馆。馆舍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馆藏主要有与曹雪芹身世相关的文物,曹雪芹一家与正白旗村有关的文物,以及名著《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
馆内分为五个展室,分别陈列有曹雪芹当年居住的地方;写作《红楼梦》的书斋;香山地区美丽的自然环境所给予文学家的灵感;二百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以及与故居有关的资料。此外还有一些碑刻陈列,反映了曹家与香山地区的关系。
纪念馆门口有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匾。展室中除介绍了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还陈列有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许多实物资料。原来的题壁诗重新进行了临摹复制并按原状展出。黄叶村中林木葱郁,绿草如茵,环境优美而清静。村内不仅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篱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还有茶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后的菜地,好一派悠闲的乡村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在这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里,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前排展室陈列有清代旗人的生活环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创作环境的模型、200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及有关文章、书籍,其中包括发现题壁诗的摽狗缧鶖。后排6间展室内容为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红楼梦》的影响两部分。陈列的展品中有再现曹雪芹时代民风民俗的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此外,纪念馆还另辟专室展出对曹雪芹研究的成果及各种版本的《红楼梦》。
2015-05-01 05: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