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成都街巷系列(24)——早年老“会府”
今日忠烈祠街(一)
成都市中心玉带桥东侧,有一条忠烈祠街,街道是此地建有一纪念祠堂而得名。忠烈祠建于[民国]初年,是专为纪念辛亥革命、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而设的祠堂。当时的军政府专门设有“稽勋局”,负责调查审核,合格者才能入祠。
而这座忠烈祠的厅堂院落,却是由清朝的“会府”改建而成的。“会府”,是清代省城的大官们聚会朝拜皇帝的地方,这里供奉着木刻九龙牌位,上写:“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十一个金字。“会府”门前的街道,自然称会府街。民国初,这里改成了忠烈祠,街道嘛,也随着称为忠烈祠街了。
要探究这条街最早的来历,还得从清代说起。
在成都档案馆里,有一份清朝乾隆六十年的房契,载明是购置会府街的房产事:冯明万花白银1020两从王姓家族购买20亩地,东南西北仍然以各家墙界为界,包括“地上原修木架草房九间,瓦门楼一座……”。在该地契上,记载有“乾隆六十年、宣统三年、民国19年、民国29年”等数次转卖该地块的文字。
还有一白氏家族的一张房契,日期为“民国二十年”,将部分房屋抵押了壹仟伍佰元整洋。抵借银文约上载明:“情因需银应用,凭证甘愿将忠烈祠西街白氏祠内邱佃户所租祖堂后房……”这时已经出现了街道名称忠烈祠西街,但仍然没有门牌。贷款利息为每月叁拾元大洋,贷款期限为两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谭继和研究员这样阐述:通过这几张涉及“会府”的老房契,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廨之地,慢慢演变成经济商圈的过程:先是在官廨旁有了百姓住房,然后有了街坊,接着逐步扩大成为“联排别墅”,随着商贸的发展,逐渐形成有规模的城市中心。
修缮后的成都会府遗址街面
修缮后的成都会府遗址外墙
老会府的门洞儿
改造前的忠烈祠街一段
改造后的忠烈祠街口一角
会府周边的住宅建设
焦板儿谢谢博友赏阅、批评!
2015-05-16 0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