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上海大众新出品的凌渡谓之“宽体轿跑”,“宽体”、“轿跑”,听上去颇能给人以兴奋感,以为大众终于在设计上要搞搞新意思了。但看到实车,未免还是让人无语——想从一堆大众车中认出凌渡,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凌渡的设计师,能头头是道地讲出诸多设计上的匠心之处,这个线条如何精妙,那个折角如何惊艳,但大家瞅了半天,除了车头扁些之外,跟别的大众也说不上有啥区别。
从凌渡车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为一个大众汽车设计师该是有多么郁闷。汽车设计,本来应该是脑洞大开、创意飞扬的行当,但到了大众这里,就变成了照猫画虎。大众的审美观固执到让人费解:为什么所有的大众车都应该长得像一根藤上结的葫芦娃?
现在大众造车讲究模块化,机械和电子上搞模块化不打紧,带累汽车外观和内饰也“模块化”就不好了。
凌渡长了一张“大众脸”,一看就不是以设计为导向的车型;凌渡毫无悬念地用了大众模块化平台MQB上那一套,也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车型。在媒体对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设计总监罗西蒙先生的访谈中,他提到“四年前决定启动NMC(New
Midsize coupe,全新的中型跑车)项目是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他们觉得中国市场需要这样一款‘四门跑车’”。
意思很明白,这是一款以市场调研为导向的车。产品规划部门搜集各种数据,确定买主们需要一款什么类型的车,这款车大概是多长、多宽,空间、动力、座椅的要求分别是什么,然后告诉设计师:搞一款这样的车出来。
技术部门又会提醒设计师,你要按模块化平台的要求去设计,从哪儿到哪儿的尺寸是不能动的,哪个部位最好设计得跟同平台的某某车一致;生产部门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建议修改某根车身线条以方便加工,并尽量采用与其它车通用的零部件,这样就能降低采购和制造成本。
模块化战略已定,大众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看看市场需要什么车,就尽快用现成的积木搭一款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开发周期缩短、开发成本降低,可以迅速搞出一堆大大小小的车子去抢市场;坏处也很明显,车型虽然很多,但都一个奶奶样,看上去如此,开起来也没大区别。
市场为导向的车型,有可能畅销,却缺乏个性,也缺乏新鲜感,因为它们没有出人意料的东西,不会给人以惊喜。
如果是以设计为导向的车型,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以设计为导向的代表,大概就是1950、1960年代的通用汽车了。当时,设计师的地位在汽车公司无以伦比,通用旗下各个品牌、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都得跟着设计师的指挥棒转。
通用设计师的花样年华是从哈利·厄尔开始的。哈利·厄尔是通用最牛老板斯隆亲自挖来的人才,执掌全球汽车界首个专职外观设计部门:通用艺术和色彩部。在此之前,汽车外观设计都是由技术研发人员捎带手干的。
哈利·厄尔的设计影响了1920年代晚期到1960年代的汽车外观,美国各个汽车公司都跟通用汽车的设计屁股后边跑。在当时通用的权力格局中,除了董事长和总裁,就数得着设计部门的头头了。哈利·厄尔之后的设计部门主管是比尔·米切尔,这也是一个设计牛人,在他的任上,通用设计部门的权力进一步膨胀,通用旗下所有的车型、建筑物风格、办公室装修,“只要是肉眼能看到的通用汽车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设计部门的参与和批准”。
当时的通用汽车,每推出一款新车,都能让买家们惊呼、赞叹,然后趋之若鹜。想想那个年代凯迪拉克、雪佛兰那从P-38战斗机上移植过来的夸张尾翼,想想那耀人眼目的镀铬格栅,就能知道,汽车设计曾经怎样引领时尚潮流,汽车设计部门曾经拥有怎样的显赫地位。
一台新亮相的通用汽车,会引发观者一阵阵的惊呼,大家抢着买一台外形惹眼的通用汽车招摇过市——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从米切尔之后,通用的设计部门离开了权力中心,产品规划部门先给他们划定一个圈圈,工程设计部门、生产制造部门随时会对设计指手画脚,设计部门只能综合各部门的意见,然后搞出一个折中的设计方案,一折中,即平庸,那让人意醉神迷的汽车外观,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皮耶希主政的年代,大众的子公司奥迪算得上是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皮耶希毫无疑问是一个技术天才,在他的主导下,奥迪开发出了新的五缸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应用了镀锌钢板,装备了全时四驱,还采用了超低风阻的流线式车身,高档货A8还采用了铝制车身,这些招牌式的技术加起来,才让压抑了多年奥迪品牌成功崛起。“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这句广告词用在1980年代初的奥迪,还比较贴切。
以设计为主导,以市场为主导,以技术为主导,都可以成就成功的汽车公司。当然,技术、设计、市场,对每个汽车公司都非常重要,这里说的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的“特色”。如果公司老板是从研发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可能在技术方面比较有追求;而由账务人员掌控的公司,可能在市场分析方面比较在行;至于设计师,再也没有能够再现当年在通用挥斥方遒的风采。
在起家的时候,一家汽车公司可能会特色鲜明,而一旦发达起来,形象就比较模糊了,比如说,本田的高层向来都是从研发部门产生的,现在不一样搞出一堆跟在别人屁股后边跑的、没什么特点的车?再比如,奥迪也是主打技术形象的,但现在的大批奥迪车,除了会加“L”,还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技术?
各大汽车巨头,现在基本上都是以市场为主导。造车终归是为了卖出去赚钱,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一门心思只顾赚钱,忽视在设计和技术上的创新,就有可能沦落为一家平庸、无趣的汽车公司,最终被买家们厌倦。
再拿大众举例吧。2007年以前,大众跟着奥迪搞“大嘴”设计,设计部门换了新负责人后,又在前脸启用“横条”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从些形成新的大众家族风格。这是一种成功的设计,市场接受程度很高,于是,所有的大众车都整齐划一地使用了那些基本设计元素,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于普通百姓,在街头分辨出大众车是哪一款,已经成为一道非常考验眼神和记忆力的智力题。
设计风格上搞家族化没问题,但你看哪个家族不分男女老少都长得跟多胞胎似的?或者是眉眼,或者是身材,家庭成员会有些家族特征,但要都长成一个模样,就肉麻了。
这就是过分以市场为主导的恶果之一,它损害了设计的创新性。看到一种外观设计销路好,就照死里用,不用到让人恶心决不罢休。
设计上的滥用,会导致汽车外观的无趣;为节省成本抢占市场而过分强调技术上的通用性,也会使汽车在驾驶上也渐渐失去个性。你可以买到一个品牌的若干种车型,但开起来都一个德性,要那么多车型干啥?
现在汽车界流行两个词汇:设计的“家族化”和研发制造的“模块化”,大的汽车公司都在搞这一套,反倒是小的汽车公司,比如马自达、比如斯巴鲁,还时不时地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车型出现。
想看真正有意思的汽车,很难指望这些固步自封的老牌汽车公司了,一些IT企业比较有想法,特斯拉造的汽车就比较有创意,谷歌、苹果拿出来的东西,肯定也是很有想法的。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
傅雪峰自媒体“东拉西车”,微信号“xuefengcar”,亦可扫一扫:
2015-03-15 05: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