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中国人相亲进化史(网络版)
网友们根据资料和历史盘点“中国式”相亲进化史
一、带着枕头约会
代表人物:曹植
人们翻读史书经常发现,古代的女子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皇室公主,她们经常是带着自己的枕头前往与情人约会,有的甚至还把自己的枕头作为爱的信物留给如意郎君。给大家讲两个有名的文学典故。一个是王实甫的元代著名杂剧中,红娘送崔莺莺相会张生时就抱着一个叫做“鸳鸯枕”的枕头。书中写道:“鸳鸯枕,翡翠衾,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弓鞋凤头窄,云鬓坠金钗。”既然叫做“鸳鸯枕”,那肯定是两个认证的枕头。崔莺莺是这样,三国时的洛神甄妃也是如此。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曹子建七步成诗,可谓独步天下,但是他却与自己的嫂嫂甄氏互相爱慕,情投意合,恨不能日夜相守。然而甄氏乃其兄长魏文帝曹丕的妃子,这种感情既悖伦违理,也碍于汉献帝的权势,因此二人终未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是甄氏因此相思成疾,抑郁而终,死后化为洛水之神。活着不能相依,死后也要相会,于是,这两个多情的男女便在梦中相会了。“明眸善睐,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若飞若扬”。两人曲尽缠绵之欢后,甄氏把自己带来的玲珑枕留给了曹植,虽然人神殊途,但是枕上留香,可算得是古代爱情史中最浪漫的千古佳话了。
二、在桥下约会
代表人物:尾生
有个成语叫“尾生抱柱”,讲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男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这个尾生是春秋时人,家住鲁国曲阜,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三、元宵节猜灯谜
代表人物: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在《生查子日元夕》中这样描述元宵节,而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描述元宵夜男女约会时的浪漫情景。除了七夕节外,元宵节也是中国另外一个地道的“情人节”。元宵节在古代确实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社会里,礼教比较森严,年轻的女孩一般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在元宵节这一天,政府取消了宵禁,女孩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灯,未婚男女可以借着赏花灯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给青年男女提供一个相会的时机,元宵节可谓中国的一个浪漫的节日。单身男女出来看花灯猜灯谜,趁机约会。最有趣的与灯迷有关的姻缘是王安石的,王才子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见一大户人家悬一上联来征对招亲,联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无以对答,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想起了招亲联,即以之应对,被取为进士。归乡时,他闻知那户人家的招亲联仍无人能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
四、翻墙约会
代表人物:唐朝诗人元稹
在《西厢记》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并最终促成姻缘的故事。其原型是唐朝大诗人元稹的真实故事。唐贞元中年,穷书生元稹游玩蒲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恰逢当地兵祸,贼兵欲劫掠寄居寺中的崔氏一家,崔父乃当朝宰相,去世不久,孤儿寡母回乡路过此地。恰逢元稹和乱军之将有故,于千军万马中替崔家解了这围。崔母治酒宴谢元稹,命儿子女儿出来谢恩。元稹顿生爱慕之心。未几,就收到了莺莺写在花签上的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是夜,元稹翻墙前去,本欲成其好事,却被端服肃面的莺莺斥责一通,望他以礼自持,无及于乱。元稹失魂落魄,重又翻墙而去,对此事彻底绝望了。过得十多天,一晚斜月晶莹,幽辉半床,红娘却半扶半推着莺莺来了。此后,元稹终于如愿以偿。
五、卖身为奴
代表人物:唐伯虎
历史上的唐伯虎某一天在河边作画,渐入佳境,此时有一个人闯进了他的视线。这位名叫秋香的姑娘站在河中的一条船上从这儿经过,看到唐伯虎便嫣然一笑。这一笑,一下就把唐伯虎从艺术痴狂里拽了出来。他扔了画笔,定定地看着那只载着青衫美人渐渐远去的小船,突然抛下一切,租了条船追了上去。后来,为了秋香,他卖身为“奴”,深入华府,最终成为华府总管,在华老爷与夫人的准许下,他在华家所有的丫环里挑老婆,在百花丛中“点”中了秋香,然后两人不取一分财物,悄然离去。这是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不过,历史上还真有一个为婢女卖身为奴的人。据明代文人笔记记载,明嘉靖年间有个书生陈立超曾为一个丫环卖身为奴,看来是后人把这位“超人”的事安在了唐伯虎头上。
六、50年代相亲
花布衬衫发辫,风霜雪雨侵颜。终身大事倍心牵,嫁个贫农意满。
地主家庭圈外,工农阶级排前。相亲对坐两无言,全仗红娘搭线。
50年代,上学看成分,找工作看成分,找对象,那更要看成分。家里穷没关系,而如果成分不好,是“地主”、“资本家”,那就不但眼下抬不起头来,而且以后还会受到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资本家”的女儿为了政治上的庇护,一心要找个“工人”或“贫农”,只要对方不嫌弃她的出身,那还有什么说的,两个字:结婚!
七、60年代相亲
服饰军装为最,话题革命排前。女生花领外边翻,男士当兵是盼。
嫁军人政审,出身成分当先。结婚须过组织关,棒下鸳鸯两散。
20世纪60年代是运动不断的时候,“爱情”是个烫嘴词汇,谁也不敢把它挂在嘴上说出来。青年人喜欢看,尤其喜欢看林道静的爱情,但不能说出来,连想想都罪过,因为那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家庭成分依然很重要。部队里的军人打结婚报告,组织上会对另一半的家庭成分和情况做调查,不合格的话就要劝其放弃。
八、70年代相亲
条件首推三转,男装注重中山。国营饭碗最排前,相约公园影院。
的确凉衫惹眼,话题插队当先。自行车上喜开言,亲事稳操胜券。
70年代的结婚“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姑娘们爱的是“有个铁饭碗”,只要你是国营单位的就会身价倍增,而机关事业单位那时还不吃香。70年代的社会风气还很保守男女手拉手几乎没有,只有彬彬有礼的散步。无论相亲还是结婚,自行车都是重要道具。相亲时,一人一辆车,边骑边聊,要是有一天姑娘羞羞答答地坐在小伙子自行车的后座上,就是两人的关系已经确定了。
九、80年代相亲
版本遵《庐山恋》,红裙烫发蝙衫。话题高考自当先,婚嫁始行彩电。
钢笔兜中耀眼,水平表里不然。暗中牵手顿羞颜,尚有嗔他(她)大胆。
20世纪80年代高考制度恢复后,大学文凭又开始变得吃香,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在口袋里别支钢笔,显示其有文化。随着电影《庐山恋》的广泛流传,谈恋爱的方式也变得大胆,私下里拉手的也多起来。不同于以前,这时候年轻人挑选另一半更注重外表,甚至就按喜欢的明星类型来找。80年代,看电影依然是最时髦的相亲方式。
十、90年代相亲
猜想佳人心愿,开端。须将户口事先谈,携手公园影院。
《泰坦尼克》大片,call机呼叫情牵。身娇体健舞翩翩,两眼多盯大款。
上世纪的最后10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的情感需求迅速膨胀。那时候,“万元户”逐渐被“大款”取代。事业、收入、户口等逐渐成为择偶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不能解决户口者免谈”一度成为流行话语。从台湾的《非常男女》开始,到内地的《相约星期六》,电视相亲初露锋芒。
十一、00新世纪相亲
无卡少钱圈外,房车更让心牵。文凭次要款排前,网络QQ不倦。
茶室裸妆面侃,荧屏话与键盘。几天闲叙定拿翻,婚约何须兑现。
相亲在21世纪,经济对择偶标准的左右能力持续上升。网络也在此时登堂入室,成为单身男女相亲前预先了解彼此或者进行后续发展的重要渠道,两人无论相隔多远,键盘一敲就可谈情说爱了。从相亲对上眼,到双方步入结婚礼堂,短则数周,长则半年。即可搞定整个过程。
2014-11-10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