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10字广告振兴滇西旅游业
—— 芒市、龙陵、惠通桥、腾冲城
云南腾冲国殇墓园的正面(天津电视台,中国人节目组在录像)
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的山顶上,伫立着攻克腾冲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的大型方尖碑,碑上铭刻着那段历史的述评碑文,那是9168名阵亡将士(其中军官490名,士兵8678名)用鲜血和生命为民族解放创造的辉煌业绩和赢得的最高荣誉。
我1999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工作的时候,去滇西抗战地区采访数月。那时,我去了保山、腾冲、松山、龙陵、梁河、芒市等等地区。总之,保山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文虎派一车,派一位干部随行,逐县逐村地走访。那时,亲历抗日战争的国军老兵还有几百人。我那时尽管拍摄了几十盘录像带,可是,录像带还是不够用。
采访期间,顺便看看滇西的自然风光。滇西之壮美,令我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我那时就感到奇怪:滇西抗战地区(现在叫:保山市地区)怎么不开放旅游业呢?
滇西抗战地区的保山、龙陵、腾冲、松山的风光秀丽、山川壮丽、风景旖旎、人文文化精彩纷呈、风土人情迥异、异族风光独特,一点儿都不比大理、丽江、瑞丽、版纳等地差。但是为什么呢?不开放旅游业?
最为主要的是,滇西抗战地区除去风光秀丽之外,还有得天独厚的抗战遗址资源是最为独特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只有滇西抗战地区有保存最为完好的战争遗址。
东北的细菌战遗址,正在开发、整理。东北的东宁要塞虽保存完好,但是,东宁要赛的主要作用,是日军对付苏军的战略工事。华北有冉庄地道战遗址,但是,与之相比,原汁原味的保留,还要说滇西抗战遗址。我看仅此一项,就可申请世界遗产保护项目。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滇西抗战地区(保山地区)是我国的贫困地区,没有重工业、没有轻工业,没有IP产业,没有大型矿业,没有尖端科技产业,所以,只能发展旅游业。我2000年就写出论文,阐述应该开放滇西抗战地区(保山地区)的旅游业。我写得非常尖酸刻薄,我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自己生活好了,还要照顾老百姓发财!
当然,2000年说滇西抗战地区大兴旅游业?那时,硬件产业还是跟不上。
那时,从昆明到保山,需要乘坐破旧的大巴车,沿着滚滚怒江旁边的崎岖山路,嘎吱嘎吱地走两天!虽然是“卧铺”但也是被摇晃得腰酸腿痛!昏天地黑!
我乘坐过这样黑天、白天,日夜兼程嘎呦的长途汽车,多少次车轮就在悬崖边上!
我这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铁道兵六师汽车营的兵,我这个曾经修建我国襄渝铁路、新疆南疆铁路的汽车兵,我这个常常把“我们汽车营牺牲17位战友”挂在嘴边的老汽车兵;我还是叹为观止地为昆明到保山的崎岖山路写下过这样的日记:
“——生和死,就隔着一张纸!——谢谢上帝,还活着!”
“——大雨倾盆、泥泞万千;会车时分,横滑至崖!闭眼等死。”
但是,今天已经完全变了!从昆明到保山有高速路!
从北京到芒市有直接飞行的航班飞机,我还乘坐了几次了:三个小时飞行!
从北京直飞腾冲的飞机也有了,方便呀!社会的发展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可是,滇西抗战地区(保山地区)的旅游业还是没有发展起来!北京人着急呀!
《北京晚报》天天刊登广告:北京、大理、丽江、瑞丽、版纳。
《北京晚报》天天有:昆明、大理、丽江、版纳的旅行团广告
我是多么希望《北京晚报》天天刊登广告:“北京、腾冲、松山、惠通桥、龙陵、北京。”的广告呀!可是,正如本文标题所述:“北京人急滇西人不急的那些事情。”
旅游业是大产业,埃及动乱失去了旅游业,造成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严重下滑。
大理、丽江、瑞丽、版纳的旅游业如果停止的话,他们每一年数十亿的地区生产总值将不复存在。如果没有旅游业,这些地区的民众的生活水平将直线下降。
滇西地区得天独厚,滇西的父母官切忌等、靠、要、扶。10字方针即可兴盛滇西经济、改变滇西地区经济构架、促进民生的发展、解决大批就业问题……。这10字方针是什么呢?
——在《北京晚报》及其全国大城市的报纸旅游版面上制作广告,自己强迫自己走向兴盛之路。俗话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先挂上牌子,不愁无客人进入。
这10字广告词是:“保山、腾冲、龙陵、松山、芒市。”
从北京直飞腾冲降落,沿腾冲、龙陵、松山旅游,从芒市乘坐飞机直飞北京。
从北京直飞芒市降落,旅游松山、龙陵、保山、腾冲、乘坐飞机直飞北京。
二,松山、龙陵、腾冲的旅游强项是什么?
那么,滇西抗战地区的旅游业与全国的旅游业有什么不同呢?笔者班门弄斧稍加介绍:
这张照片,是滇西抗战专家陈祖樑,站在松山侵华日军蜿蜒曲折的战壕上(栈道上)我所拍摄的一张照片。松山对面,隐约可见的,就是“滇缅公路”。侵华日军有一门炮,就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滇缅公路被日寇破坏后,才有的“驼峰航线”。
侵华日军就是要切断这条公路为主要目的,到我国西南边陲“滇西”地区来作战的。
而“松山战役”的目的,就是国军要消灭盘踞在松山的日军,重新打开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示意图
在松山上即可目睹“滇缅公路”一部路段的面貌。日寇就是为此,千里迢迢来打仗的。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2013年7月6日,龙陵县政府工作人员陪同我们这些从全国各地来的滇西抗战研究者,再次攀登松山,观看纵横交错的日军战壕遗迹。为保护战争遗迹,龙陵县人民政府已经修建好栈道,供旅行者参观。我认为此举非常好。照片左下角,是栈道的影子。
滇西抗战大反攻后的惠通桥照片
2013年7月6日,笔者和抗战学者王选一起在惠通桥边上。桥下,是滚滚的怒江!
如果,开通惠通桥步道。光是云南省境内的观光客就会增加30倍!
在桥对面的小山上,有边防检查站。现在,还用不用笔者不知道。如果,修建之字形步道,让游客自己走到对面山上。让汽车往下走一公里,到红旗桥调头等待。
对面山上,可以修建《惠通桥博物馆》一座。修建能接待500游客的小宾馆数座。
《惠通桥博物馆》应该是“滇西抗战地区重大的待建项目”,有巨大的文物资源。
我和王选女士站立的一面,道路狭窄,没有开发的空间。但是,桥对面有巨大的场地。甚至,可以建立一个“步枪实弹射击的靶场”,以吸引观光客的驻足。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联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民国二十五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二百零五米,跨径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七吨。
1942年,日寇进犯滇西,该桥交通被切断,敌、我两军隔江对峙三年。1944年5月滇西反攻开始,该桥又被修复,成为中国军队反攻的起点和战时物资运输枢纽。
国殇墓园烈士陵园山顶上有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的纪念碑
腾冲是滇西重镇,1942年5月被日军占领。1945年5月,中国远征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发动了怒江战役。5月11日-9月14日,中国远征军经过浴血奋战,消灭盘踞在高黎贡山和腾冲周边的日军,收复了腾冲。远征军以牺牲7000多人的代价打死日军大约3000多人。史称腾冲战役。
我1999年在腾冲采访时,遇见一位青年。我一看便知是日本人。我主动走上前去攀谈,这位日本青年也是惊讶万分:“这腾冲还有会日语的?”他说,他的爷爷曾经在滇西打仗。他爷爷说,中国军人阵亡多少多少人,日本军人阵亡多少多少人。他本人是死里逃生。
平心而论,我也是中国陆军的退役军人。如果把“攻守一方置换”,日本方面也会死那么多人。因为,常规武器战争;一方在掩体里,从射击孔向外射击。一方,在没有隐蔽物遮挡的情况下冲锋。这和哪支军队更英勇顽强、背水一战无直接的关系。
我说: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是告诫以后的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日本青年连连点头称是。这位日本青年回国后还来信,说买到我在日本出版的书。
这些远征军将士们都永远长眠在国殇墓园中了
腾冲2002年还健在的76名远征军老兵到国殇墓园去祭奠长眠在此的战友们
在中国,抗战胜利后,云南省政府在松山、腾冲、龙陵等战场遗址上修建了阵亡将士公墓,立了纪念碑。特别是在腾冲来凤山麓修筑的“国殇墓园”,将其西边的小团坡辟为烈士陵园,从山脚至山顶,依编制序列密密排列着全部阵亡将士的小型墓碑,碑上镌刻着每位烈士的姓名军衔。看上去,如同正向山顶冲锋的一列列纵队。而在削平的山顶上,则伫立着攻克腾冲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的大型方尖碑,碑上铭刻着那段历史的述评碑文,那是9168名阵亡将士(其中军官490名,士兵8678名)用鲜血和生命为民族解放创造的辉煌业绩和赢得的最高荣誉。可以说,这座设计独特、气势恢宏的抗战阵亡将士陵园,在中国堪称最佳。
腾冲是文化圣地、博物馆十几座。这是腾冲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明代古钟。中国远征军大反攻时,侵华日军用它做碉堡向外射击。中国远征军向大钟射击,所以,大钟上弹痕累累。
腾冲紧邻边界,距离缅甸30公里。100多年前,为了通商方便,英国在腾冲建立了总领事馆。1942年侵华日军占领原英国总领事馆,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时,侵华日军以此为据点与中国远征军对峙。总领事馆是腾冲火山石制作的,因此,尽管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轰炸机轰炸、中国远征军枪炮射击,也只能在原英国总领事馆墙壁上留下累累弹痕。
照片为(右一)戈叔亚、毕世铣、抗战老兵、余戈等人。
和顺是腾冲文化的骄傲,笔者认为:和顺村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申遗。
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顺,就在“官马大道”之旁。所以,和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为国内人口的100.2%。加上侨眷,为国内人口的167.6%。华侨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国家。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文昌宫。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现被辟为腾冲历代艺术馆、魅力名镇展厅。
滇西抗战学者戈叔亚向我提供的照片:1942年日寇占领龙陵后在邦腊掌等温泉洗浴。
今日邦腊掌温泉建设一新,应该是中国境内最为雄伟壮观的“温泉部落”。但是,由于没有开放旅游业,所以,几乎无人知晓“邦腊掌温泉”。星罗棋布、温泉池叠加、能容纳数百人的邦腊掌温泉,我数仅仅11名游客。
腾冲的热海大滚锅是遍布四处的温泉的一景
三,滇西抗战地区的心结在哪里
腾冲国殇墓园前有全国唯一为侵华日军修建的坟墓:倭塚。
本文说的是“北京人着急,而滇西人不着急的那些事儿。”所谓“那些事儿”是什么事?当然,就是开放旅游业。
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了,滇西抗战地区为什么还没有开放旅游业呢?笔者认为,是部分滇西人的心结还没有打开。——他们仇恨侵华日军,以及侵华日军在滇西犯下的种种不可饶恕的罪行!
2002年,我本人曾经受腾冲宣传部之邀请,给腾冲宣传部出版的“极边第一城的《血色记忆》”一书写序。我当时这样写到:
“根据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的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滇西办事处的统计,滇西抗战地区人口战前为1037259人,战后为775643人。人口之损失,战前战后相比较减少了26%,其他统计在腾冲出版的这本书中会一一列举。英雄的腾冲在我国的西南端,她应该以这种方式告诉自己的子孙;应该告诉内地的人们,应该大声告诉日本国民;也应该把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展示给世界!这是腾冲人的权利和义务。
(笔者说明:该《序》前后部分省略。只发表其中一自然段。)
以上,单单从人口减少看战争的残酷,足以说明滇西人民的愤怒。
但是,从1931年9·18开始日寇占领东北,到1945年8·15日本投降,日寇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犯下无数罄竹难书的罪行,不单单是滇西抗战地区吧。
笔者研究,在滇西抗战地区的侵华日军组成,主要是来自于日本福冈地区,和九州北部久留米的部队,这伙日寇以战斗力强悍而著称。
这些侵华日军的直系亲属、旁系亲属,目前,有30万人。
由此看来,滇西抗战地区人们的纠结也是有依据的。他们担心一旦开放旅游业,日本人会在松山、龙陵、腾冲等地搞祭拜活动!日寇犯下滔天罪行,祭拜还了得?!不能容忍!
笔者的朋友,学者余戈对在滇西抗战地区犯下无数罪行的日军有详细的研究。他在学术文章中这样阐述研究的内容:
被称为“丛林战之王”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强悍异常。师团长渡边正夫中将,毕业于东京陆军大学,以擅长山地丛林站著称。师团的全部战斗系列由坦克、装甲车、炮队、汽车、摩托车和步兵团组成,行军神速,火力强大。是来自九州北部久留米的部队,战斗力以强悍而著称。
前身为“留守第一师团”和“101师团”在日军中号称龙师团。该师团在抗日战争时期保持在20000人左右的兵员,全盛时期配有陆军航空兵、登陆艇、登陆攻击舰、坦克分队等强大武装。日军精锐。前身在中国大陆参加过很多会战。后56师团在太平洋战争中克菲律宾功绩卓著。进攻缅甸,支援被200师打惨的55师团,逼迫200师不得不撤防。我军二次远征时在腾冲、松山给我军造成巨大损失,在缅甸中部与18师团力敌英军120万大军,直到战争结束。
日军一个师团主力由三个联队加其他辅助性兵种部队编成。日军第56师团因得到日军第15军直属的重炮、汽车、坦克部队和第5航空师团的加强,实际战斗效能已经超过两个日军师团。恰恰是这个师团出其不意突破远征军侧翼并席卷了整个后方,导致整个远征军的全面崩溃
此后,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原日军“缅甸战友会”先后多次派人来云南活动。1980年至1990年期间,他们先后4次以旅游者身份来到云南,打着“日中友好恳谈会”的旗号,企图从民间收集日军遗骨。1988年7月,原日军“缅甸战友会”常务理事甲骨秀太郎一行4人经有关部门特批,沿滇缅公路到达滇西,在龙陵、腾冲、芒市(今潞西)、畹町等地战场遗址进行谢罪忏悔。原日军“缅甸战友会”的老兵们当时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做了一些促进中日友好的事,但这些都掩盖不了他们三番五次来云南的真正目的。
当时在昆明市日资企业——日本华兴株式会社驻昆办事处供职的陈晓耘女士见证了这一事件。
1990年,陈晓耘应邀参加欢迎甲骨秀太郎的宴会。甲骨认为陈晓耘是日本公司雇员,似可信任,所以在昆明逗留期间曾多次到陈晓耘工作之处拜访。陈晓耘了解到,甲骨参加过侵缅战争。一次,甲骨将一份滇西各战场日军遗骨分布图给了陈晓耘。其中《拉孟(即松山)阵地要图》和《腾越(即腾冲,为旧地名)城附近守备要图》上清楚地记录了1944年6月至9月的战斗情况。甲骨先生对日军的侵华罪行做了谢罪,同时希望收集遗骨的事能有所突破。多次通过外交的、民间的交涉未果后,甲骨希望陈晓耘能帮他在此事上做些工作,回到日本后又多次来电。但陈晓耘认为,日本侵略云南的史实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罪恶,所以婉言谢绝了他的请求,并表示请他尊重中国人的民族情感。
1944年,日军在滇西战场上遭受重大损失,战死的日军尸骨遍地。据甲骨秀太郎提供给陈晓耘的日军遗骨分布图,日军遗骨分布如下:拉孟阵地1250人,红木树附近100人,龙陵周边2937人,腾越城及周边1800人,瓦甸及大塘子附近200人,桥头街及冷水沟附近100人,芒市及上街附近878人,遮放及滇缅国境附近400人,保山附近约200人,合计7865人。这个资料反映了日军在松山、高黎贡山、腾冲、龙陵等地的阵亡情况,是了解当时滇西战场战况的重要旁证资料。
松山、龙陵的老百姓,几乎都听说过县外事办公室的人讲日本人为寻找日军遗骨而“悬赏”的事,据说交换条件是:一具尸骸换一辆轿车,一根腿骨或手骨换一台彩电。没有人为此动心。那么,那些遗留下来的日军遗骨到底在何处呢?据龙陵县史志办公室陈景东先生介绍,1988年至1989年,当地政府曾组织人力在松山一带收集了一些日军遗骨和遗物,当时的目的一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二是史志办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物证。之后,这些遗骸和遗物被装在约20个木箱以及40余个陶罐内,一直放置在龙陵史志办公室的仓库内。2005年龙陵抗战纪念广场落成,又搬迁到新建的抗战纪念馆内。
笔者的朋友、著有《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的北京作家方军,在龙陵采访见证抗战的“最后一批人”时看到了这些骨灰罐,他将这些日军遗物分为三类:
5个陶罐装的骨灰,是日军第56师团将在缅甸战死的日本兵烧成骨灰,带入中国滇西的。据说日军当时曾准备带着这些骨灰打到昆明、重庆去。装骨灰的陶罐口小、肚大,是缅甸萨尔温江流域妇女顶在头上使用的陶瓷器皿:
据日本厚生省的统计资料,在滇西战场上,侵华日军共战死14052人。当年滇西群众掩埋日军尸体是为了防止尸体发臭,担心污染空气和水源,属于草草掩埋。1988年仅在松山挖掘出了其中一部分骨骸,装在本地烧制的陶罐里;
此外,当时在收拾日军遗骨时,和遗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他们的钢盔、皮鞋、饭盒和炮弹等物品,装进了20几个木箱里。
以上,是学者余戈的文章节选和思想。我在想:滇西抗战地区的老百姓仇恨侵华日军是有道理的。是不是在滇西的日寇更坏一些呢?难道,他们在南京善良一些?他们在东北仁慈一些?他们在华北手软一些?他们在山东和善一些?他们在浙江温存一些?……,……。
笔者是认为:滇西抗战地区的人们应该向内地人学习,向美国人、欧洲人学习的。还是应该开放旅游业。只有打开心扉才能让外面的世界了解滇西人民的愤怒。
笔者在2002年,在“极边第一城的《血色记忆》”一书写的序中,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开放了旅游业,首先向日本游客讲明:“你们如果搞祭拜活动,滇西人民是多么的愤怒!”
——我想日本国民是会理解的。起码,日本国民会遵照说明、遵守纪律、悉听尊便。
但是,他爸爸、他大爷、他叔叔、他爷爷、他舅爷被中国人民消灭在这里了,你不让他悄悄地抓一把土带回去,也不太人道吧?
——战争是双刃剑,你杀人家的时候,人家也会杀你呀!
关键是到滇西抗战地区旅游的日本人会触景生情,明白人间哲理。
笔者参观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纪念馆,这里最多的还是日本游客。
顺便说一句:珍珠港,是美军大败的地方!而美国人的胸怀可见一斑。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我发现在夏威夷、珍珠港旅游的日本游客分成两种人。其一,是夏威夷的日本裔原住民。(二战前,已经存在。)其二,才是日本国来的游客。但是,他们的日本语几乎一样流利。
我对日本游客们说:“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是人类战争史上完胜的战例。”
日本游客大喜。我话锋一转:“你们认为,美国投掷原子弹与此相关吗?”
这次,日本游客都感慨万千地说:“相关!相关!因此,我们都赞成日本宪法第九条。日本国应该永远放弃战争!”
这是在珍珠港被日本人击沉的美军军舰,美国人在原址制成供参观游览的载体。
这位美国兵身后的就是日本投降签字的密苏里舰。我会日语,我和身边日本游客聊天,他们都说:“日本国应该永远保持日本宪法中的第九条,永远放弃战争。”
日本宪法第九条,是《日本国宪法》(又被称为“和平宪法,昭和宪法”)中较为著名的一条,主要内容是“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占领时期撰写的,自1947年(昭和22年)5月3日施行以来,没有什么大改动。
以杜鲁门总统家乡的州名命名的“密苏里”号,在1944年6月11日下水服役,1945年1月“密苏里”号作为第3舰队旗舰,正式加入美国太平洋舰队,1945年2至7月先后参加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和对日本本土的攻击作战。“密苏里”号见证了二次大战结束的历史性时刻。1945年9月2日9时02分,停泊在日本东京湾中的“密苏里”号成为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
笔者去过欧洲的许多国家,笔者至今认为,中国云南滇西抗战地区的人们应该向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学习。——他们从来不拒绝德国游客来参观。
这张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我取名:奥斯维辛集中营今夕。
本文的题目叫《北京人着急滇西人不着急的那些事》。长话短说,本人还是希望滇西抗战地区开放旅游业。不对外国人开放也应该对中国人开放。我特别希望天天在《北京晚报》上看见这样的旅游广告词:
“北京、腾冲、龙陵、松山、芒市。”
2013-8-29 初稿
2014年8月12日再一次改动
2014-08-12 1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