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科学世界》第5期“宇宙奇观”栏目向大家展示了“哈勃的新发现”。绚丽多彩的图片让人惊叹于宇宙的鬼斧神工,同时也提出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是真的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到底是真是假。
今天,我们先介绍一些相关的小知识,明天将带大家一起看看科学家如何制作出这些图片。
【眼见并不一定为实】
要问哈勃照片是不是真的,首先,我们得思考一下,什么是“真实”。咱们先来思考两个问题:
1,眼睛能看见的,就是“真实”的吗?你一定相信身边的桌子是真实的。但是,栩栩如生的3D科幻电影,是不是真的呢?显然不是。
2,眼睛看不见的,就是“不真实”的吗?人眼虽然是个精巧的机器,但是它有着无法逾越的局限。我们看不见太小的东西,比如细菌;看不见太快的东西,比如《搏击俱乐部》里那几次闪影。我们看不清太近的东西,比如睫毛;也看不见太远的东西,比如月球上的玉兔车。
除了上面几个局限,人眼还有一个很大的局限,那就是只能看见电磁波谱上一条窄缝,即波长390nm~700nm的范围,频率在430~790兆赫附近的“可见光”。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红外部分的远端,是无线电波(Radio
Waves),波长大于1mm。紫外那部分的最远端是宇宙射线和γ射线,带有很高的能量,穿透作用很强。比之稍弱的是X射线,其穿透能力相信大家在体检的时候已经见过了。这些波段,我们的眼睛都无法捕捉它们的一点痕迹。
(想知道如何在自己家中捕捉到宇宙射线的径迹吗?请点击阅读相关博文:【DIY】自制云雾室,擒获宇宙线)
BBC的纪录片《看不见的世界》(Invisible
World)中这样形容人眼对“光谱”的局限:把光谱想象成钢琴键盘,如果说可见光谱占一个八度音阶,那么要表示整个波谱,从伽马射线到X射线,再到无线电波,就得把这个琴键延长。那么能一直延伸到9300万英里(约1.5亿公里)外的太阳。
【动物眼中的世界】
我们眼中的色彩与动物眼中的也不一样,这与视网膜上视锥细胞的种类有关。人类的视锥细胞有红、绿、蓝三种,大部分哺乳动物只有两种或一种,而螳螂虾则至少12种,它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比人类更加多姿多彩。
再比如,看看下面这两幅——人和蜜蜂眼中看到的花:花瓣靠内的地方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而昆虫可以看见,就像灯塔一样,指示着花蕊的方向。
所以,“眼见”并不一定“为实”哦!
“看不见的宇宙”
同样的,宇宙中许多物体,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例如,超新星、中子星和脉冲星会发出γ射线,超新星遗迹和恒星会发射出X射线,太阳会发出看不见的紫外线,褐矮星和暗星云(如著名的马头星云)会发出红外线。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不见的宇宙”里。
“带上我的眼”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观察和分析宇宙,我们就不能局限于“可见光谱”。所以我们有了聚焦在不同波段的望远镜。比如,以红外波段为主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以X射线为主的XMM-牛顿卫星和钱德拉太空望远镜,以及,以可见光为主的哈勃望远镜(当然,哈勃并不局限于可见光)。
另外,地球大气会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天体辐射,仅有少数几个波段可以穿透,我们形象地将之称为“大气窗口”,包括波长在300~700nm的“光学窗口”,0.7~1000μm的“红外窗口”和1mm~30m的“射电窗口”。除此之外的波段很难穿透厚厚的大气层。因此我们又有了空间望远镜,让望远镜“带上我们的眼睛”,到太空中去观测宇宙。
这样,我们就能拨开云雾,仔细而慎重的观察这个“看不见的宇宙”了。
明天请继续关注本博客文章:“璀璨绚丽的星云图片,是真的吗?”之二:哈勃望远镜的图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更多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绚烂美图,请阅览《科学世界》2014年第5期——“哈勃”的新发现
【科学世界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
2014-05-07 1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