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各位吃货小伙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就要开播了,大家是否还记得第一季里,那精灵般的食物——酥油碳烤松茸?
《科学世界》2014年第1期中,“自然”栏目文章《蘑菇三贵族》中,就介绍了三种高大上的蘑菇:松茸、松露和蚁巢伞(鸡菌)。那今天我们就秉承着吃货精神,来了解一下这美味的菌类——松茸,被追捧的一生。
松口蘑,俗称松茸,因其常常生长在松林中,同时菌蕾状如鹿茸而得名。作为一种名贵的野生食药用菌,松口蘑在日本和韩国深受喜爱和推崇,在日本称为“松蕈”,甚至有着“食用菌之王”的美誉。
互惠互利的跨界共生在土壤中,某些真菌会与植物的根系长在一起,形成共生体,这就是菌根。通过菌根,真菌和植物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根据共生的“亲密程度”,菌根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真菌的菌丝是否已经深入了植物根系细胞之中。经过漫长的协同演化,外生菌根菌逐渐变得“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与寄主植物共生,如此才能产生子实体(相当于植物的果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蘑菇”),也才能顺利完成生命循环。
而松口蘑,正是这样一种外生菌根菌。
蜗居的一生
对于熟悉松口蘑生长习性的人们来说,常常能在“松茸窝”中发现它的踪迹。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寻找到的“菌坑”,就是这样的“松茸窝”。
松茸窝,是指那些连年都能发生松口蘑的地点,包括松口蘑与菌根植物共同组成的生命系统和土壤环境系统,是松口蘑完成生活史的具体场所。
松口蘑的子实体有一种特殊的松香味。它的菌盖一般是黄褐色,中央色深而周边较浅,形态从扁半球到接近平展不等,直径一般在5~20厘米之间。
松口蘑的子实体在地上部分成熟后,菌盖“开伞”,大量夹藏在菌褶中的孢子随之飞散,再随着雨露沉入浅层的土壤中。当萌发的孢子接触到赤松等合适的菌根植物的细小幼根时,便开始从中吸收营养并形成菌根,随后进入菌丝体形成期。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初期形成的菌根会在接近地表层的土壤里生长,1~2年后将扩展至较深层的土壤中,之后每年仍在不断地生长、蔓延、扩大。当菌根和菌丝体达到一定的生物量后,就会形成能产生子实体的活性菌根带,此时即可在这个菌塘里长出俗称为“松茸”的蘑菇了。随着新一代的孢子从蘑菇上产生并散发出来,松口蘑就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
松茸的子实体
挑剔的“高富帅”
松口蘑主要分布于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在我国境内,东北的长白山区、西南的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都是主产区。此外,在北美洲及拉丁美洲、欧洲北部及非洲北部,分布着松口蘑的一些近缘种,也被视作松口蘑而出口到日本。
能与松口蘑共生的菌根植物是有限的,包括赤松、红松等在内,总数不超过50种。不仅如此,松口蘑还非常挑剔,它一般只在特定的自然林地(以松属和栎属植物为主要树种,海拔一般在400~4000米之间)的环境中,才能与植物的地下根系共生。不只如此,松口蘑对树龄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目前,人们还只能通过半人工栽培,即以松口蘑的菌丝体、子实体或孢子为播种材料,进行自然接种或移植。这种栽培方法可以收获松口蘑,还可以收获木材(松口蘑可以帮助木材生长)作为副产品,但对松口蘑资源也有较大的破坏性。因此有人认为,已开展了半多个世纪的松口蘑半人工栽培,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菌类的濒危处境。
菌中真贵族
松口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据分析,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例如其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和艾氏腹水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尽管松口蘑很贵,但它的日子却未必好过。在松口蘑的许多产地,毫不留情的“掠夺式采收”已经严重破坏了多年才能形成的松茸窝和活性菌根带的自然生态,产量随之连年锐减。此外,松口蘑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也因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遭到破坏。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村民们遵守着山林的规矩: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这是山民们对大自然那份朴素而真挚的热爱和尊敬。
作为一种资源,仅仅是无限制的采收而不辅以一定的保护措施,松口蘑这样的“食用菌之王”,将来也许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更多关于松茸、松露和鸡菌的精彩图片和详细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4年第1期“自然”栏目文章:蘑菇三贵族。
【科学世界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
2014-04-14 07: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