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品解《雍正十二美人图》,最大的“问题”和“谜团”,不是出现在十二美人的脸上,而是出现在十二美人的服饰上。
了解清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清军入关不久,由于在文化上缺乏自信,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被汉化,于是提出“国语骑射”的口号,要求所有旗人,第一要讲满语、用满文,第二要娴熟骑马射箭,第三要保持满洲服饰,第四要保留满族风习,第五要遵奉萨满教。对于汉化的恐怖渗透到文字上,清朝统治者对“汉”、“明”这些文字有着超常的敏感,清代文字狱,在雍正手里登峰造极。
仅从服饰方面而言,自皇太极开始,每个帝王都颁布法令,严禁各旗成员(不论是满、蒙或汉旗)穿戴汉族服饰。比如皇太极曾在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指出,“有效他国(指汉族)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
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服装的款式问题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小节,而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有许多人因为衣冠不恰当的而掉了脑袋,尤其在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发型问题关乎一个人的政治立场,留发还是留头是的问题也成为性命攸关的选择。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我们把目光由“十二美人图”上那些标致的面孔移向她们的衣饰时,我们会发现更具震撼性的细节——她们身穿的一律是汉服。只是她们的花簪头饰,不经意间透露了她们的满族身份。比如那位“裘装对镜”的美人,头戴“金累丝凤”,正是清代后妃头饰的一种。这些满族女子,为什么不约而同地穿上汉服?或者说,雍正(胤禛)为什么让她们以汉族少女的面目出现?那时他是当上的皇帝,抑或只是皇四阿哥?假如作画时他未曾承继大统,那么他又为什么如此“嚣张”,居然置皇旨国法于不顾?
美术史家巫鸿在《重屏》一书中分析道,“严厉的官方法令似乎只是刺激了法令制定者对其公开禁止的事物的私下兴趣”,“这种对汉族美人的异族情调及她们的女性世界的私下兴趣,直接导致了她们的形象在清代宫廷中的流行并被不断复制”。
我把这段话理解为:雍正皇帝通过禁忌来展现自己的权力,因为受到禁忌的是其他人,而作为帝王,自己是不受任何禁忌约束的。但问题是,当宫廷画家画下这组美丽的图象的时候,雍正(胤禛)还不是皇帝,此种意淫,对“创造她们”的雍正(胤禛)来说也还早了点。
根据画上的款印,我们很容易判断这组画产生的时间。正如前文已经说过的,“破尘居士”的落款,还有“壶中天”、“圆明主人”这两方小印,都是雍正(胤禛)在1723年登基以前所用的名号,由此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组美人图,是雍正(胤禛)1723年登基以前的作品,他还没有获得最高权力,甚至还个人安危都无法保证,根本谈不上“炫耀权力”。
链接
2014-04-24 21: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