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文/晏扬
未来五年,深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常住老年人口将增加到76万人。如何应对这一形势?日前,《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意见稿提出,“将对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给予优惠政策,适度增加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的工薪所得税费用扣除额,实现赡养费用税前扣除。”
赡养费用税前扣除,即赡养费用不缴税;增加工薪所得税费用扣除额,即提高工薪所得税的起征点。总体而言就是减税。譬如某个人月收入6000元,按目前的个税起征点(3500元),其中2500元收入须缴纳个税。如果这个人每月赡养父母还要支出1500元,那么按照深圳市拟实行的减税政策,对这1500元也不征税,即每月6000元收入中,只有1000元收入缴纳个税,个税负担明显减轻。
这无疑是一大善政,而且符合税收伦理。税收伦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公民的基本生活费用不征税”。基本生活费用是满足公民衣食住行的必要开支、基本开支,政府再穷也不能征用这部分钱。一般来说,个税起征点代表着公民的基本生活费用,但在现实中,一个公民除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往往还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按理说,赡养费和抚养费其实也是基本生活费用,或者说是老人、孩子的基本生活费用,同样不应该缴税。
在这个意义上,深圳市拟对赡养费用实行税前扣除,契合了社会实际,回归了税收伦理,体现了政策温度,展现了政策善意。实际上,近年来,从决策部门到社会舆论一直在探讨“综合所得税制”,即把家庭成员及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纳入个税政策的考量范围,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综合所得税制”是今后个税改革的方向。可见,深圳市此举,是沿着既定的个税改革方向先行一步,具有创新价值,也具有引领价值。
而将“赡养费用税前扣除”与应对老龄化社会联系在一起,使得深圳市此举更具现实意义。不管是提倡“居家养老”,还是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光说不行,还得有政策层面的具体激励措施。与老人同住的子女少缴个税,赡养父母的费用不缴税,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激励,一举可以多得。
其一,减轻了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让更多年轻人有能力赡养好父母,更乐于陪伴在父母身边,做孝顺的儿女;其二,儿女的孝顺,会让更多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乃至老有所为,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将渐趋浓厚;其三,将会有更多老人愿意“居家养老”,有利于减轻政府、社会的负担和压力,让我们能够较为从容地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其四,与父母同住可减税、赡养费用税前扣除,这些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可为今后的个税改革和“综合所得税制”提供镜鉴。
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譬如怎样认定子女确实与老人一起居住,以及怎样计算赡养费用等,可能都是难题。但是,只要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就没有理由不坚定地走下去,困难总是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克服,问题最终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2015-12-10 1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