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连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两大重磅文件部署消费升级,培育新供给、新动力。
两大文件都明确了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提升型消费。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着重强调“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并明确称,要推动三维(3D)打印、机器人、基因工程等产业加快发展,开拓消费新领域。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消费品发展。
认真揣摩文件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创新向社会提供新供给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扩大需求。所以,请不要把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对立起来,我们昨天说过: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们应当明白,如果经济是一枚硬币,那“供给与需求不过是这枚硬币的两个面”,相互依存,各自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同样,需求侧政策没有供给侧政策的配合,中国经济结构很难转变,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而供给侧政策没有需求侧政策的配合,供给红利也很难释放,甚至可能夭折。
道理很简单,比如需求侧政策强调“三驾马车”,净出口先放到一边,单看内需部分:消费和投资。请问,难道这两大机动力不是结构转变的着力点吗?不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倚重的基石吗?再想想,新的产品、新的产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哪个不是大规模投资堆积出来的?哪个不是为了创造新的需求?如果我们抛弃“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政策,而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压抑总需求,那“供给侧结构改革做必须的投资”从何而来?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又从何而来?
所以我的理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过是:“让投资更加有效,更加符合未来的需求,提升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在增长率”。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肯定:如果没有“新方向、新投资”,也就不可能出现“新经济”。从人类经济的发展历史看,但凡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凡是产业大的转型升级,投资不仅不可避免,而且通常的大规模挥霍资本的过程。工业革命如此,互联网革命依然如此,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包括现在中央提倡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你说他是供给政策还是需求政策?我认为,非要严格区分的话,最多我们可以认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为了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让更多的资本堆积过去,拉动投资,创造新的消费品。但是,如果没有需求侧政策的配合,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压制着总需求,那创新的资本从何而来?如何会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性循环?
我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强调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原因很简单,我担心货币政策出错,担心有人存心把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对立起来,而一味强调供给,抛弃总量政策的正确选择,让中国经济再次遭罪。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依托股权融资市场所提供的强大支撑力。因为,供给政策是面向未来的经济选项,其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风险和一旦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收益预期,一定是股权资本的偏好,一定是股权投资者才可以接受的选项。所以,向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中国的股市,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及其良性循环的制度规则,这无疑是中国政府必须加紧行动的当务之急。
所以,估计中国股市制度建设的大动作会很快展开,中国的投资者也该尽快完成自身的适应性调适。我认为,市场规则将更多地向着有利于长期投资的方向演进。
2015-11-25 23:39:04